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隨着第九批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至今已先後有913位志願軍烈士魂歸祖國。97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四十軍120師359團一營教導員王鳳和昨日上午早早就守候在電視機前,與往年遺骸歸國時去烈士陵園向烈士戰友敬軍禮不同,由於颱風「梅花」登陸,已是鮐背之年的老人在電視機前莊重地敬出了對第九批歸國戰友的軍禮。電視直播畫面中,莊嚴肅穆的現場令老人彷彿又回到當年戰場,想起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
「一批批戰友歸國,讓我想起一個當時在連隊被我們稱為『無言戰友』的戰友。」這是一個老人深埋心間的故事,「這就是擔負運輸機槍子彈的戰馬。」老人想起那批健碩的軍馬,「戰爭年代軍馬發揮作用非常大,這匹戰馬是1946年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第9師26團一營機炮連的,遼瀋戰役時部隊番號改為東北野戰軍第40軍120師359團一營機炮連,後來又跟着我們在1950年10月入朝作戰。從遼西會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南下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一路打到解放海南島,南征北戰,戰功卓著。」
直到到達朝鮮戰場,戰士們已經與這批軍馬建立起了深厚情感,「就像我們的親密戰友。」在1952年11月,王鳳和帶領連隊在朝鮮開城東北方向五爪洞執行任務,軍馬負責給前方陣地送木炭,「在回來路上,軍馬被美軍炮擊被彈片擊中,挺了五天,最終還是犧牲了。」
「戰馬犧牲後,我決定給牠舉行一次安葬活動,就像我們真正的戰友一樣。」這一舉動不僅安慰了王鳳和和戰士們,更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最終在埋葬好戰馬後,烈士們自發為牠豎起一塊「無言的戰友」的木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