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汶(左)與東華三院樂康軒一起創作的參與者。
◆鄭淑宜(左二)與荃灣社區新來港婦女合作將地標以戳繡形式留在畫布之上。
◆馬穎汶利用回收衣物打造的作品「團團轉」。
◆公眾正在參與「逆向生產線」工作坊。
◆本地設計工作室「流行與斑馬」創作的壁畫充滿活潑趣味。
◆艾瑪‧昆托與本港外籍家傭共同合作的布藝書。
◆戳繡作品上是荃灣的一些地標。

CHAT六廠2022夏季項目「紡織文化 編織共鳴」展覽近日於南豐紗廠拉開帷幕,今次展覽的作品,是海外及本地紡織藝術家、機構與不同社群及大眾緊密合作的成果,參與合作的創作者身份,覆蓋難民、工人、本地多元族裔、外籍傭人、新移民及中小學生,他們與藝術家合作,藉今次展覽與工作坊結合的夏季項目,帶領觀眾一同嘗試編織,並思考可持續和共融的未來。◆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紡織文化連線」(TCN)成立於疫情初時,集合全球4間紡織藝術及設計機構,包括香港CHAT六廠、波蘭羅茲中央織品美術館、意大利普拉托紡織設計中心和荷蘭蒂爾堡紡織博物館,透過跨國聯展模式網上展出一系列來自各機構的精選作品,回應當前世界環境議題。「紡織文化 編織共鳴」展覽是由TCN延伸而來,包括三件曾於TCN展出過的作品,加上香港藝術家與不同社群合作誕生的作品,一系列本地及海外作品相互映襯,引發彼此之間的對話。

邊緣群體參與創作

三件曾於TCN展出過的作品,包括「關於工人」、「共同線」及「你的物件」。「關於工人」是金侯及保羅·鮑倫格成立的工作室,他們希望透過突顯工人形象來構建另一種時裝體系,引發觀眾對於工人身份及其工作的思考。這一展區中,可以見到從事時裝業的工人所涉及的產品。「你的物件」是來自彭美拉·博澤克的大型拼布作品,是藝術家為難民收集的舊衣物縫合而成。她在為難民整理搜集的衣物時發現,總有很多衣服並不符合難民的真正需要,於是舉辦工作坊,讓難民重用多餘衣物製成藝術品,為當中感激卻又尷尬的情緒提供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由艾瑪·昆托與本港外籍家傭共同合作的8本布藝書和10個時裝軟雕像。生於菲律賓的艾瑪·昆托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和視覺藝術家,她相信透過穿針引線對布料的裝飾與改造,可令弱勢社群改變信念,積極面對生活。展品一旁可以見到她為本港外籍家傭舉辦紡織書製作工作坊的紀錄,與不少家傭在參與創作過程中講述的故事,和自我心聲的表達。

「種子隊員」策動社區藝術

為延續「紡織文化連線」的精神,部分展廳被布置為一個共融的公共活動空間,由CHAT六廠持續進行的「種學織文」社群計劃種子隊策動,利用回收來的紡織品或是自然物料,進行有關紡織與環境研究與實驗工作坊,並邀請觀眾一同參與。「種子隊員」由居於香港的4位藝術家、一對工藝組合和一對設計組合組成。

藝術家馬穎汶利用回收衣物打造了一個老幼皆宜的遊樂場,她的作品「團團轉」邀請到嘉諾撒聖瑪利學校、保良局李城璧中學的學生及東華三院樂康軒(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對象一起製作,在懸掛於展廳中的大型圓環上以彩線打繩結。馬穎汶嘗試以和諧配色重塑孩童純粹與愛嬉戲的特質,在一編一織中感受觸感與溫度,聚合個體與群體。馬穎汶提及自己會先教學生或精神病康復者打繩結,然後選擇顏色:「不同群體有他們自己不同的想法,也會產生獨特的顏色配搭,比如東華三院的參與者就比較淡色、溫柔,因為這樣的顏色會令他們感到平靜,長時間注視也不會有不舒服感覺。」她邀請公眾展開即時互動,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在這「團團轉」上,打下自己的繩結。

藝術家鄭淑宜則與荃灣社區的新來港婦女展開了一系列共學旅程。過去四個月他們共同參與了一系列自然染色實驗及戳繡工作坊,同時在藝術家帶領下走訪荃灣的建築地標,將地標以戳繡形式留在畫布之上。她十分欣賞這些新移民婦女的探索與創意:「我教他們以天然材料染色,她們就自己嘗試用廚餘如香蕉、火龍果、蜜瓜來調製不同顏色,就算是粉色也有很多種粉色,以不同成分帶來變化。」她希望透過藝術令新來港婦女發聲,她們亦可以擁有參與建立美好社區的話語權。觀眾亦可以在現場嘗試戳繡,營造可持續社區的願景。

「逆向生產」延續織物生命

「生產」線指產品從原材料到銷售之間所經歷的工序,而今次CHAT六廠匠心獨具舉辦「逆向生產線」工作坊,邀請公眾將社區回收而來的二手衣物拆解剪開,用所得布條製作成不同藝術創作,延續舊衣物的生命周期。策展人之一CHAT六廠助理策展人羅璧如表示:「希望參與者可以透過回溯與逆轉衣物的生產過程,了解製衣工業的資源運用,探究我們與環境唇齒相依的關係。」

場內亦可見到數幅由本地設計工作室「流行與斑馬」創作的壁畫,作品充滿活潑趣味,成員克魯帕與阿布舍克在不同設計和美術領域之間遊走,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充滿真誠對話和充滿想像的世界。「流行與斑馬」亦邀請了來自精神關注團體的家庭以回收布料共同創作包裝布,以拼圖遊戲創作圖案的形式激發創意,展廳中可以見到他們色彩斑斕的成品。

參與「逆向生產線」的觀眾,可以取得一份木蘭種子作為紀念,這些木蘭種子是由印度藝術家維維克和朱莉·卡里亞帕贈予,生長誕生於香港土地,木蘭中提取的靛藍可以用於染牛仔布及紡織品。CHAT六廠鼓勵大家將種子播散開去,親自參與本地耕種,並成為可持續生活的倡議者。

展覽:「紡織文化 編織共鳴」

日期:即日起至十月九日

時間: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南豐紗廠CHAT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