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餅店Crostini突然結業,創辦人稱是「禁追租令」屆滿後被業主追租引起連鎖反應。政府早前推出為期3個月的「禁追租令」,相關安排7月底屆滿。餐飲業界指上月有五六成食肆面對業主追租及收律師信,擔心出現結業潮。本港經濟遲遲未能恢復疫情前的榮景,而經濟鏈條牽一髮動全身,面對持續的逆境,業主當然要盡自身能力體恤租戶、互諒互讓;政府亦應積極協調業主、租戶採取分期交租、鼓勵寬免等方式共渡時艱,政府也可適度提供稅務寬免以增加誘因幫助解決問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透過立法實施「暫緩追討欠租安排」。有關安排旨在為受第五波疫情影響的指定行業商業租戶提供喘息空間,一方面使他們不會因無法如期繳付租金而遭業主採取法律,或其他行動以致被迫結業;另一方面提供機會,讓業主和租戶在此期間透過協商訂立雙方同意的租金安排。但相關安排在7月底屆滿後,業主一次性追討租戶過去3個月的租金,則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租戶現金流斷裂而無法經營下去。業主和租戶是利益共同體,雙方都有責任協商解決如何緩解「禁追租令」屆滿的衝擊。
首先,現階段無法判斷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因此延長「禁追租令」不是辦法,延長只會令累積拖欠的租金越來越多,將問題拖延下去,到幾個月後一下子要追收6個月的租金,只會令更多租戶倒閉。
其次,可鼓勵業主和租戶根據經營情況重新協商租金,這是「禁追租令」的原意之一。雖然雙方有租約,但遇上重大的經濟變動,合理重訂租金是雙贏的做法。市場明白一旦遇上零售、餐飲業倒閉潮,業主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找到其他人接手商舖,空置對業主而言是大的傷害,猶如殺雞取卵。更為重要的是,倒閉潮會引致整體商業氣氛持續定低迷、失業率上升,屆時整體經濟因為骨牌效應陷入寒冬,只會令商舖租金進一步下跌。
再次,協商分期交租是可行之道。「禁追租令」屆滿後,租戶不但要馬上交8月份的租金,而且過去3個月的租金也會被追繳,租戶容易現金流斷裂。業主應該合理安排租戶分期繳交過去3個月的欠租,例如在未來半年或一年分期支付,如此可大大減輕租戶的現金流壓力。
政府雖然無計劃延長「禁追租令」,但可積極協助業主和租戶協商解決,並提供適當的誘因。例如業主如果願意適度免租,政府可對免租的金額作稅務寬減;業主如果願意讓租戶分期交租,政府可提供特惠貸款,幫助業主緩解短期資金壓力。如此可最大限度地維護多方的利益,維繫經濟鏈條的持續健康運轉。
本港經濟過去兩年多持續受疫情衝擊,政府先後以「保就業」計劃、電子消費券等,為經濟注入活力。但這種短期刺激手段總有用完的一天,經濟始終都要回歸自身基本規律運行。走出困局的關鍵還在於控制疫情。近日單日確診數字稍稍下跌,市民必須積極配合政府,持續落實防疫抗疫措施,尤其是盡快為「一老一幼」接種疫苗,降低病毒死亡率,這才能讓本港經濟真正走上復甦的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