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眠山

今年度房屋署「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昨日實施,首批是兩人或以上家庭自選單位。有市民表示:不怕凶宅,只要位置好、單位大。

所謂「特快公屋」,當然有特別之處。主要是位置偏遠、發生過災難甚至兇殺案之類,總之就是不受歡迎的貨尾單位。然而,所謂「不受歡迎」乃是因時而言,相對而言。公屋輪候時間愈拖愈長,現時平均是6.1年,遠超「三年上樓」政策目標,其實不少人等了8年、10年都未必能上樓。對那些棲身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最基層來說,更是「但求就手,唔理好醜」,凶宅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今年約1156個單位納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共獲得40810宗申請,平均35人爭一個單位。這些單位面積約249至356平方呎,雖是蝸居,但比一般的劏房要大得多;租金介乎1154元至2178元,遠比劏房便宜。一般人對凶宅有心理陰影,避之則吉,過去主要由「不信邪」的南亞裔人士申請,如今愈來愈多本地港人加入競爭,凶宅也變得更搶手了。

特快公屋「爭崩頭」的一幕令人心酸,反映基層市民的處境艱難,他們是最需要社會關心的一群。但香港也有一些人,他們對毛毛蟲、蝙蝠、雀鳥之生存環境的關心,似乎多過對人類;他們全力為樹木、小草爭取權利,對基層市民的苦況卻似乎置若罔聞。關心大自然無可厚非,但極端環保人士若能將其「爆棚」的愛心分出一些給住劏房的人士,香港就是一個更有溫度的城市。

事實上,在香港有二十多萬人無瓦遮頭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建屋的所謂環評標準,何止不切實際,更是不近人情。

房屋問題是香港深層次問題,特區政府將建屋作為重中之重,各界期待「提速、提量、提效」的目標,可以早日實現。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