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在能源危機下紛紛轉用燃煤發電,今年1月至8月煤炭進口量按年大增35%,德國等多個國家的空氣質素亦因此明顯轉差。路透社指出,歐洲的決策者為了挽救經濟,不惜犧牲環保目標,歐洲一直大力提倡再生能源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聲譽蕩然無存。
歐洲自2010年起關閉多間燃煤發電廠,大舉採用低碳排放的能源,再生能源佔發電量比例同期增加約15個百分點,升至近38%,僅次於拉丁美洲。不過,歐洲多地政府的財政在新冠疫情下受打擊,加上俄烏衝突令天然氣等能源成本飆升,很多供電商改為燃煤發電。
德煤炭入口量增35%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一向依賴俄天然氣,在俄氣供應大減下首當其衝,本年至今的煤炭入口量已增加35%,升幅與歐洲整體看齊。由於德國對俄能源實施制裁,只能從哥倫比亞和南非等國家採購煤炭,長途運輸令成本大增,運輸過程亦造成更多污染。
由於德國使用更多煤炭,當地空氣質素因而轉差,多個工業地帶的空氣污染水平攀升,隨着冬天臨近和俄天然氣供應進一步下降,情況預計只會更惡劣。路透社指出,歐洲短期內無望與俄國重啟正常貿易,天然氣價格只會持續高企,但歐洲不會因此減少工廠生產量,相反只會使用更多煤炭,勢加劇環境污染。◆路透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