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1924年5月中國留聲機器公司派技術員到廣州為孫中山灌錄演說內容的唱片。在廣州灌音期間,孫中山讚許「中國留聲機器公司所製唱片為宣傳之無上利器,將來當可大有助於中華國民革命」。受了他的激勵,中國留聲機器公司股東許冀公於1924年9月發起召集華僑加入資本,擴充資本至10萬元,先用5萬元將上海留聲機器公司的機器生財完全收買,並與原上海留聲機器公司的日人技師堅尾慶三訂立合同,請其擔任技師長,負責培養華人學習灌音製片技術,至此中國留聲機器公司才實現完全華人經營。

完成接收經營權的事宜後,便按照農商部章程呈請註冊。不料「中國留聲機器唱片廠」的商號以及「鸚鵡」圖案已於1924年7月15日被魏廷榮在「專用商品 第十八類 留聲機器及唱片」一項註冊了商標,股東沈卓吾、柯水源、許冀公、林慶三等人只好委託海思克慕思律師發表聲明:自1925年8月1日起公司改名「大中華留聲機器公司」,承繼中國留聲機器公司歷年所設計的雙鸚鵡商標各種唱片之權利,並遵照部定章程呈請註冊,至此時該公司的名稱才首次被冠以「大中華」3個字。所以,大中華唱片公司這名稱的出現的年份應該是1925年才算正確。

隨着大中華唱片公司「國貨唱片」的廣泛宣傳,激起了各國華僑的愛國熱忱。菲律賓華僑不但來廠定購大批唱片,而且對大中華公司極力輔助,增資租賃該廠旁邊的地皮,並對原有房屋進行修築,於1929年3月底完工,同時向美國購置新式機器。5月,由於新購置了多架機器,以致原有廠房不敷應用,工廠遂遷新址虹口大連灣路701號。大中華公司因得工廠在滬之便,能於半月內將唱片製竣發售,中國留聲機器公司完成收購上海留聲機器公司之後,1924年9月邀請上海中華音樂會灌製粵曲唱片3種,分別為《燕子樓》3張和《瀟湘琴怨》4張,由該會成員司徒夢岩演奏梵鈴(小提琴)、呂文成演奏銅線琴(高胡)並唱曲,另有司徒夢岩演奏梵亞鈴、黃詠台演奏銅線琴、祝湘石奏琵琶的《到春雷》一張,發行不到一個月,便已賣出一萬餘張,成績之好,出人意外。◆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