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政府在貿易議題上針對中國,勢必反令美國經濟受打擊。美聯社

針對範圍廣泛不利美企 中方:反對將科技經貿問題政治化

據《華爾街日報》昨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考慮頒布一項行政命令,審查並可能限制美國在中國等一些「潛在敵對國家」尖端技術開發領域的海外投資,然而此前美國曾試圖通過一項實施類似限制的立法,但以失敗告終。

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計劃在未來數月內發布一項命令,以監控並可能阻止美國公司和投資者的對外投資。拜登政府這項行動引起一些美國科技企業和投資者擔憂,認為此舉會削弱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美國商會負責國際政策的高級副總裁墨菲說,應將這一計劃的重點放在美國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上,過於寬泛的做法將對美國政府有限的資源帶來壓力,並可能對美國工人和公司不利。墨菲稱,無論美國做什麼,被針對的國家都可能繼續從其他國家獲取許多技術。有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政府此舉還可能面臨法律障礙。

美國之所以考慮發布該行政命令,源於一些官員和決策者愈來愈擔心,美國對華投資可能有助中國政府主導具有戰略重要意義的行業,特別是半導體行業,也包括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科技與公共政策項目主任劉易斯說:「看到美國金融公司資助中國芯片製造商很奇怪,最好停止這種行為。」

曾謀通過類似法案 業界批評聲下告吹

過去數年,美國國會議員曾試圖通過立法來實施這種限制,包括限制美國在對供應鏈至關重要或涉及關鍵和新興技術的部門投資,例如半導體、大容量電池、生物技術、高超音速技術、金融技術和自動駕駛系統,但商業游說組織認為這會不適當地限制國際商貿,面對一些行業的批評聲,結果提案今夏最終未被納入整體競爭力立法中。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監管外國對美國實體的投資,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美國公司對外出口敏感技術。與夏季曾審議的立法一樣,這項待頒布的行政命令,將擴大聯邦政府對美國人海外投資活動的管轄範圍。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此命令,還稱該措施會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投資活動,擾亂國際貿易並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在聲明中說,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搞技術封鎖、技術脫鈎,妄圖壟斷世界先進科技,維護自身科技霸權,破壞全球緊密合作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或不阻交易 僅要求披露資訊

美國政府官員仍在討論哪個機構將領導這項新工作,可能包括財政部、商務部及國防部。部分政策和法律專家表示,拜登政府最終可能決定只要求披露相關交易資訊,而不會推出任何阻止交易的機制,也有可能只收緊限制。一名知情人士說,拜登政府可能會就此舉的某些方面徵求公眾意見。

據《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自2020年至去年底,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的中國子公司,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公司進行了至少40筆投資。紅杉資本發言人表示,其中國子公司由一個駐中國的獨立團隊運營,該團隊以紅杉品牌管理獨立的基金,並獨立作出投資決定。◆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