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聯調查發現,84.3%受訪者反對輸入外勞填補專線小巴司機空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勞聯香港運輸物流業工會聯會(港運聯)、公共小型巴士職工會(小巴工會)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91.7%持有本地駕駛證的受訪者認為薪酬福利不足是小巴司機人手短缺的原因,最多受訪者認為月薪需達21,001元至26,000元才有吸引力,有84.3%受訪者反對以輸入外勞方式填補有關空缺。

港運聯與小巴工會近日成功訪問210名持有本地駕駛證的市民,其中72.8%為職業司機。結果發現,91.7%受訪者認為小巴業的「司機荒」是基於薪酬福利不足、61.4%受訪者亦認為與承受的壓力及責任和收入不成正比有關。最多受訪者(41.4%)認為月薪需達21,001元至26,000元才有吸引力;84.3%反對以輸入外勞方式填補本地小巴司機職位空缺。

有小巴司機代表表示,自己入職十多年,每月上班約26天、每天工作8.5小時,月薪僅1.3萬元至1.4萬元,憂慮行業輸入外勞會令本地司機就業空間進一步縮窄,甚至飯碗不保。

小巴司機月薪低於行業平均數

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指出,去年交通運輸行業平均月薪為22,346元,小巴司機月薪遠低於此水平,無法吸引青壯年人士入行。不過目前公共小巴入行門檻低,能勝任此工種的本地勞工大有人在,如薪酬吸引,理應能吸引其他本地職業司機或持正式駕駛執照人士考牌入行。

他認為,小巴業輸入外勞於理不合,且外地司機在駕駛文化上的差異,或許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潛在安全影響。

勞聯副主席、勞顧會勞方委員譚金蓮指出,補充勞工計劃明文列出一些非技術、低技術、入行門檻較低的工種通常不會考慮輸入外勞,包括職業司機。

勞聯、港運聯及小巴工會促請特區政府透過設立明確的晉升階梯,同時就公共運輸行業的發展制定長遠規劃及政策扶持,促使僱主改善員工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以及透過勞、資、政府三方合作,致力培訓本地工人,為運輸業注入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