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國際
2022年上半年,環保新能源港股企業大致錄得收入同比增長,部份環保企業則收入下跌,主因疫情波動影響項目開發導致BOT建築收入下跌。股東淨利潤則普遍同比下跌,不同因素導致利潤率受壓:(一)能源價格上升,例如天然氣運營商因為上游天然氣供應價格增加,但未能有效轉嫁至居民用戶,導致銷售毛差下跌。火電發電商受制於煤炭成本上漲。
(二)在商品價格升勢下,加上疫情波動影響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例如純鹼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大幅上升,拖累光伏玻璃生產商的毛利率。
(三)疫情防控措施增加行政及銷售成本。
部分企業例如粵豐環保(1381)、中廣核礦業(1164)、協鑫科技(3800)在疫情背景下,卻錄得不俗盈利增長,主因於產能提升、運營效率良好、有效控制成本、資源價格上漲。例如(1)粵豐環保的上半年垃圾處理量及售電量分別同比增加47.7%及42.1%:(2)中廣核礦業的天然鈾現貨價格同比增長65.9%;(3)協鑫科技的多晶硅平均售價同比上漲78.3%。
中游設備生產商受惠能源緊張
面對能源供應緊張,短期上,歐洲提出節省能源消耗建議及考慮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但我們認為俄烏衝突的影響不是暫時性,即使衝突今年內停止,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也已經發生結構性改變,難以短期內恢復。歐洲在能源供應上需要從長計議,預計歐洲將增加火電、核電、風電、光伏等其他發電模式使用。
我們認為歐洲能源危機將增加對新能源的需求,支持新能源產品的價格及銷量,上游企業可率先受惠。視乎自身成本結構,個別中游設備生產商亦可陸續受惠。(摘錄)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