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兵 四川報道)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周一(5日)發生地震後,大渡河一級支流灣東河(河長26.98公里,流域面積166.08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56立方米/每秒,總落差3,232米)因山體滑坡而斷流。被截流的河水正在積蓄成為堰塞湖,危害下游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迅速部署除險 嚴防次生災害

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根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工作規程》,6日9時針對四川省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指導督促四川省開展相關工作。水利部表示,將密切跟蹤大渡河支流灣東河堰塞湖險情,加強應急監測,及時轉移受威脅區域群眾,科學有效處置險情。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對水利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部署,要求迅即組織排查各類水利工程震損情況以及堰塞湖形成情況,迅即進行除險工作部署,嚴防次生災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

據初步統計,截至9月6日零時,四川省水利部門共派出283支隊伍1,327人,排查水庫163座、水電站1,104座、堤防142處、涵閘32座、灌溉工程28處、重點供水工程1,457處、山洪災害危險區656個,共發現震損中型水電站1座、小型水電站6座、供水工程7處、渠道5處、堤防2處。

水利部表示將進一步排查震區水利工程,建立震損水利工程清單,逐一落實應急處置措施;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發展,滾動會商研判,做好水利工程調度和洪水防範工作;及時報送水利工程震損排查情況和應急處置等信息。

山泥傾瀉致灣東河斷流6小時

早前網傳一份於5日晚8時簽發的傳真電報顯示,「大渡河一級支流灣東河已斷流近6小時」,要求有關部門做好民眾避險轉移的準備。瀘定縣委宣傳部周二(6日)發通報稱,灣東河受傾瀉山泥阻斷造成堰塞,位於下游的100多名村民已被轉移到安全地帶,專家組亦正對堰塞體進行勘察研判,並組織力量科學處置,目前堰塞體已開始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