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後,警隊會重啟人員到內地及海外學習,增強對外接軌能力。落馬洲分區指揮官梁志恒警司(右),警察學院培訓協調及聯絡部萬雅雯警司(左)。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北上清華讀研 參賽分享振興荔枝窩村經驗

「將香港的美好和成功經驗,以實踐結合更有趣的學術理念,達至知行合一,不僅推動香港發展,也是對外講好香港故事。」就讀北京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課程的香港警隊警司梁志恒,與其他4名香港和內地研究生組成團隊,以振興香港荔枝窩村經驗作為分析案例,參加第六屆中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上月在逾2,00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總冠軍,梁志恒更獲選最有價值隊員。他日前與香港文匯報分享這一殊榮時表示,通過在比賽中與內地學生相互交流借鏡,將所學貢獻社會和警隊,以身作則推動香港青年參與投身國家建設和發展的熱情。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廖傑堯

2021年起香港特區警察訓練學院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合作,合辦為期兩年半非全日制的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課程,以培養能植根中國、面向世界,知國情、懂港情的警隊高級公共管理人才。

按課程設計,警察學員要到北京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及香港警察學院上課,但因疫情學員暫時以網課進行學習。

落馬洲分區指揮官梁志恒警司,是去年開讀這個EMPA課程的其中一名研究生,他和三名來自香港和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組成五人團隊,以香港項目案例《成熟後現代社會發展階段的鄉村振興經驗、困難與啓示——基於香港特區荔枝窩村復興歷程的探尋和思考》,參加中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該賽事有來自全國211所院校的2,110支隊伍,共11,000人參加。

難忘隊員染病 替補上台「代打」

梁志恒日前分享殊榮時表示,疫情下「香港鄉村振興隊」在為期10個月的調研期間,各隊員都面對不同的挑戰,例如有人染疫、有人要處理公司危機,他本人也要處理在落馬洲河套及新田建設方艙的物資。不過,種種困難無阻團隊實地調研、訪談、寫案例等。惟因有隊員染病,梁有機會作替補上台,他形容「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他的良好表現和個人能力,有賴在警隊為香港安全和穩定拚搏多年,憑着「有堅持,就有希望」的信念,最終獲得肯定並取得佳績。

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梁志恒曾作為新界北總區機動部隊大隊副指揮官,處理香港中文大學二號橋暴動事件,被暴徒汽油彈擊中受傷,後來他獲特區政府頒發銅英勇勳章。

介紹港公共管理「活化」村落實例

梁志恒認為「當時有不少年青人因接收單方面的資訊,因而被誤導而犯事」,這也啓發他在學習中要循多方面資訊和角度看問題。例如在研習新界荔枝窩鄉村振興過程中,起初可能會覺得失敗,但經不同觀點討論,了解及查找更多資料後,開闊了視野,科學地了解社會問題,進行理論、情景分析及找出解決方法,如地區管治、環境衞生、違例泊車甚至第五波疫情管理等,令案例最終成功,令村落得以「活化」。在鄉郊基金支持下,現有30人願意回到村內復耕,並有獨特製成品,包括咖啡豆、黃薑、米等,還有民宿。另外,政府亦計劃重整該村的碼頭及排污工程等。

梁志恒說,將香港「鄉村振興」案例實踐帶到全國大賽的舞台上,借與內地分享及交流,以公共管理的好處說好香港故事,也可回饋警隊及市民。經過多輪評選,香港團隊於8月14日鄭州決賽中以首名成績進入四強,最終奪冠。指導他們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亞華教授和中國農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戴瑤榮獲「最佳指導教師」。

大賽中獲三個寶貴「第一次」

他說,他在大賽中獲得三個「第一次」的寶貴經驗,包括在首次有香港隊伍參賽,首次有香港團隊奪冠,首次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治理實踐案例,引入全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促進了內地和香港在治理經驗的相互交流和借鑒,也體現了香港青年對參與國家建設發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