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由於香港與深圳疫情有頗大差距,縱使落實「逆向隔離」安排,也需要限定配額,不能有過多人流由香港進入深圳。他認為,每日配額4位數是可控範圍,「人流不能太多,就算有0.1%『走漏』進入社區,也會對內地動態清零防控帶來巨大成本。」他相信港深雙方會因應疫情差距調整措施,「當日後香港疫情回落至單日新增200宗個案時,就可以增加配額。」
梁子超贊成「逆向隔離」建議,方便有需要北上的巿民及由海外經香港回內地的旅客,且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好多旅客由海外抵港,經檢疫後因未能取得深圳檢疫名額而滯留香港,其間也有染疫風險。如果他們抵埗後直接到河套檢疫,再送返內地,既無須在港檢疫後再到深圳檢疫,也可減低在港感染機會。」
不過他直言,任何檢疫隔離措施都並非零風險,「由於生物差異,間中有人的病毒潛伏期超過7天甚至10天,另外可能病毒分布不平均,採樣有誤差,亦會有『走漏』個案,如果北上人流太多,輸入個案引致深圳疫情爆發的風險便會增加。」他認為每日配額4位數字是合理水平。
人員閉環管理料難聘請
梁子超認為,有關安排的最大難題在於招聘「逆向隔離」設施人手。為免工作人員將病毒帶入設施造成交叉感染,定要閉環管理,員工須在設施留宿,不能進入社區,在這情況下更難聘請本地人手,加上現時香港疫情反彈,重啟其他社區隔離設施也要人手運作,故建議招聘內地人員到河套的隔離設施閉環工作,以解決或出現的人手不足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