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實施艙外活動,也是兩人首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新人、新艙、新狀態,神舟十四號乘組在中國太空站建造階段的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以新模式亮相太空。「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十四乘組指令長陳冬再次重現了中國航天員的經典畫面,而劉洋出艙時需要躲避機械臂的移動,她告訴地面,「我已出艙,但是我現在要回去,我等一會兒再出艙。」這也引來地面飛控大廳的笑聲和掌聲。
氣閘艙出艙如從上往下「鑽」
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首次太空出艙,看點多多。新人,陳冬和劉洋都是首次進行出艙作業,另外一位在艙內進行支持輔助工作的蔡旭哲也是第一次執行這項任務;新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通過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作業,氣閘艙的空間比原節點艙更加寬闊,航天員出艙更便利、舒適;新狀態,原有的節點艙出艙則像從下往上「爬」,在氣閘艙出艙口出艙像是從上往下「鑽」,前者的出艙景色是「星辰」後者則是「大海」,陳冬和劉洋在出艙時率先看到的是蔚藍色的地球。
兩員並行操作可提高效率
「我們航天員完成得非常出色,嚴格按照出艙活動的設計、出艙活動指揮協同程序以及出艙活動手冊,一步一步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字接受央視採訪時說。此次出艙活動,陳冬、劉洋兩名航天員首次在艙外展開並行作業,這是隨着中國太空站出艙活動的增加,對出艙程序設計上進行優化。兩名航天員的並行操作可以提高效率,節省艙外操作的時間,為更複雜的操作帶來空間和時間。
通過本次神十四航天員出艙的直播畫面,可以看到陳冬身穿藍色飛天艙外航天服,劉洋身穿黃色航天服。劉洋的航天服背包上還簽有王亞平、葉光富的名字,說明這件航天服已完成過神十三乘組的兩次出艙任務。
神舟十四號出艙將進行多項任務,包括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台等工作,安裝線纜保護裝置,在小機械臂的支持下進行問天實驗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安裝艙外並開展艙外工具箱,自主轉移應急返回能力驗證。
高端「中國芯」助圓航天夢
作為中國太空站上實現關鍵功能的最小個體,宇航芯片等電子元器件對任務成敗意義重大。宇航芯片相當於航天器的細胞甚至心臟,細胞不健康、心臟不強大,塊頭再大也不算強。近年來,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和眾多國內生產廠商的攜手努力下,一大批國產宇航高端芯片應運而生,元器件質量、可靠性穩步提高,讓「中國芯」的飛天之路更高、更遠、更寬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