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說起「十年」,大多人都會想到香港歌星陳奕迅。

想到陳奕迅和他所唱的膾炙人口的那首《十年》,喜歡或者不喜歡流行歌曲的人們都能哼上幾句「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一首《十年》,道盡凡塵俗世中普通男女的情感。而無論年齡的大小,大抵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情感的《十年》。

我的朋友年齡跨度很大,比我年長的有很多,比我年少的亦不少,寧彥卓便是我的年少的朋友之一。

與寧彥卓認識非常簡單,他的師父和我的師父是多年老友,當師父和師父相聚,徒弟與徒弟便自然相識了。寧彥卓生於八零後,大家習慣稱他小寧,後來了解多了,我便和師父開玩笑,如果可以選擇,師父大抵是會選小寧做自己的徒弟的。因為熟悉陳奕迅的《十年》的小寧有着屬於自己獨特的「十年」。

小寧的師父是中國知名工藝美術大師陳子光,拜陳子光為師學畫的小寧卻是個地道的理工男,他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讀本科以及在北京科技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所學的都是機械設計製造專業。近不惑之年才學國畫,是因為小寧未來十年的計劃裏要遊歷完100個國家,想在每一個國家都用中國水墨留下一幅畫。

早在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小寧就開始給自己的人生做了以十年為階段的規劃,譬如在每一個大城市呆十年,這十年內的學業及職業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此,在北京讀完研究生,又進入知名外企工作的小寧達成了自己的目標,繼而轉戰深圳,赤手空拳地開始了他的第二個十年。用小寧自己的話來說,人生太短,每十年走一段路,便可以把一輩子過成幾輩子。

智商和情商都頗高的小寧到了深圳更是如魚得水,工作於他而言,大抵只是人生的附屬品。作為國際獅子會資深會員,小寧在深圳發起「滿連公益行」教育類公益項目,將在十年內為100所學校提供相應的資助。在深圳生活久了,看到一些人因為無效社交白白浪費時間和生命,小寧又策劃主持了新的公益項目「Ning's Dinner—圓桌社交」,推崇有效社交的理念,以此聚集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聚在小寧的「圓桌」上,又碰撞出了更多「公益行」的火花。

因為對時間和生命的珍惜,在疫情期間小寧也做到了「不浪費」,他見縫插針地制定了一年內登10座名山的計劃。很多人都愛說「不可能」以及「計劃沒有變化快」,但對小寧來說,「不可能」會成為「可能」,計劃可以隨着變化而變化。就像他去登衡山,早上搭高鐵出發,上山,下山,晚上搭高鐵回來,一天內就完成了計劃的十分之一;去登泰山的時間本不在他計劃的時間內,只因出差的城市離泰山近,便順勢多花幾小時繞過去登了頂,亦未耽誤工作。在小寧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那些人都還坐在原地,腦子裏想着「不可能」。

小寧喜歡和我聊他的新計劃,譬如他從小愛做俠客夢,所以最近他的Ning's Dinner系列增加了「俠客行」的主題,因之搭建起一個社會名人社群,請他們發揮各自的影響力,把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譬如他最近要寫一本《尋味記》,記錄他在不斷探尋的人生百味……許多人十年磨一劍已是不易,而小寧卻是十年磨數劍,他磨的劍把把鋒利,他用他的計劃和行動讓我看到「一切皆有可能」,重新對與人們漸行漸遠的夢想有了期待。因此,我堅信小寧的俠客夢很快就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