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廣東青年總會昨日發表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報告。左起: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常務副主席郭基煇、主席霍啟山、常務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梁毓偉。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黎祥掀(右)與青年僱員進行視像對話,分享對計劃的看法。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就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建議
港青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了解及興趣概況

團體倡放寬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申請資格 延長津貼資助期

昨日發表的《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報告顯示,90%受訪香港青年聽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認同」和「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比例見新高,分別達35%和41%。調查亦發現近八成青年聽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團體對此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放寬有關計劃的申請資格、延長現時為期18個月的津貼至「18+12」個月、為計劃設立專責辦公室,以及為參與計劃的青年成立組織或協會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子京

今次是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第四度聯合香港大學及明匯智庫發表相關發展指數的調查報告,今年更邀請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加入團隊。團隊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成功訪問1,000名15歲至39歲的香港青年,並訪問441名居住在廣東省的香港青年,配合焦點小組,了解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看法。

九成人曾聽聞灣區發展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青年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認知及認同度達到新高,90%受訪者表示曾聽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相較2020年的86%上升了4%。綜觀研究團隊在2017年、2018年、2020年及2021年收集的數據,受訪者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聽聞比例持續上升,由2017年的不足五成,到2021年的九成。

同時,35%受訪者「認同」或「非常認同」大灣區發展規劃,相較於2020年的21%和2018年的26%有顯著提升。「不認同」、「非常不認同」,以及持中立態度的受訪者比例持續下降,反映不少以往持中立或者不認同態度的青年,態度有所轉變。

願意去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青年比例亦明顯上升,41%受訪者表示「願意」去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相較於2020年的22%及2018年的38%明顯上升;「不願意」和「不確定」者的比例則持續下降。

調查發現,在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中,香港青年認為深圳和廣州吸引力最大。對於赴內地就業的考慮因素,受訪者認為「薪酬水平」最重要,高達八成受訪者期望可獲至少2萬港元的月薪,49%受訪者更期望薪酬超過3萬港元,其次是看重「公司發展前景」及「晉升機會」。在行業選擇方面,排名前三位依次是進出口(30%)、互聯網(29%)、生物科技及創新科技研發(27%)。

是次報告還加入「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調研部分,發現高達79%青年聽過有關計劃;至於是否有興趣參與計劃,43%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有46%表示「不感興趣」。在自稱符合參加計劃資格的群組中,有興趣的比率升至56%。另外,受訪者年齡愈大,對計劃的興趣亦成正比增加,在35歲至39歲組別中,有興趣比例升至最高48%。

三成指參與公司類型不足

在改善建議方面,有約四成受訪青年認為計劃中的月薪最低18,000港元吸引力不足,以及申請資格過窄。另有約三成青年分別認為18個月的資助期太短、計劃內提供的職位不適合、參與公司類型不足,反映特區政府可考慮提升最低月薪、工作種類、津貼期,以及放寬申請資格令計劃更有吸引力。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表示,很高興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認同愈來愈高,該會將積極舉辦更多兩地交流的活動,團結各界青年,推動民心相通,為香港和祖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該會常務副主席郭基煇指,總會分別就完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便利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內地城市發展,以及吸引人才來港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三方面,提出28項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並已向特區政府遞交報告,並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青年相關的政策建議,希望政府採納,以助青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