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

作者:潘耀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承蒙香港文聯蔡麗雙主席贈送,有幸讀到潘耀明先生的長篇巨著《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從書中了解到許多現代著名作家感人的事跡。這部厚重的著作,記錄了四十多年來作者與眾多名家往來的歷史背景,以及書信往來,在交集中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此書精選潘耀明與葉聖陶、俞平伯、巴金、錢鍾書、駱賓基、吳祖光、新鳳霞、汪曾祺、卞之琳、趙清閣、老舍、顧城、蕭乾、曹禺、沈從文等近四十位名家交往事宜的文章,同時配上作者與這些名家交往過程中的書信、手稿、照片等珍貴資料。文章用真摯動人的情感,從多角度呈現一批文壇重量級名家的風貌。

讀到書中作者寫與巴金的情結時,我想起了巴金的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家》描述的是成都高家公館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底下的五房中長房有父母早逝的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三個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封建思維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結局。《春》描寫了兩個年輕女子蕙和淑英的命運。她們在相似的環境中長大,發生了類似的遭遇,但卻因各自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而有不同的結局。《秋》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改變舊生活的故事。文章主要講的是高家大家庭最後的結局,通過鮮明的語言敍述,表達出真摯而強烈的感情,從而形成獨特的美學特徵,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耀明在文章中提到:「巴金要以一個人的力量與一個時代角力,難免產生『時不我與』的蒼涼感,注定要孤獨終生」。再聯繫巴金的作品,似乎看到了一代名人的身影。我為巴金飽受磨難,從坑坑壑壑中走過來的堅毅意志所感動。潘耀明在文章中還提到巴金在《隨想錄》合訂本的後記中指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毛病就是空話說得太多。寫作了六十幾年,我應當向寬容的讀者請罪。我懷着感激的心向你們告別,同時獻上我這五本小書,我稱它們為『真話的書』。我這一生不知說過多少假話,但是我希望在這裏你們會看到我的真誠的心。只是最後的一次了。為着你們我願意再到油鍋裏受一次煎熬。」非常動人。

書中的人物事跡吸引着我,把我的眼光帶到了趙清閣的故事裏。進一步認識到趙清閣年幼失去母親,但她繼承了母親能詩能文會畫的基因。十五歲離開家庭,開始顛簸而勇敢地生活,受「五四」的影響,奮筆疾書,揭露黑暗,謳歌光明。

從文章中還了解到趙清閣與老舍的情緣,他們合作寫了三個話劇劇本。書中作者提到趙清閣寫給他的信「……其實 一個作家是永遠不會『退休』的。 相反,越是餘年有限,越要爭取時間多寫東西;唯其如此,生活才有意義。」由此可見,老一輩文學家創作具有孜孜不倦的精神,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者非常想知道趙清閣的感情生活,幾次追問趙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一直盯着潘耀明的線索追尋。終於發現了一點點蛛絲馬跡,趙清閣四十五歲生辰時老舍重抄1942年寫的詩贈她:「杜鵑峰下杜鵑啼,碧水東流月向西。莫道花殘春寂寞,隔宵新筍與檐齊。」還有趙四十六歲生日時老舍題的對聯:「清流笛韻微天醉,翠閣花香勤著書。」

作者引述趙清閣文章裏的描述:「讓落葉埋葬詩一般、夢一般的愛情」,引起了我對一代文人感情生活的深思。

文章豐富的內容吸引着我繼續在書中尋寶,視線停留在作者描寫老舍的內容上。老舍有些作品是我上學時期的讀本,看到老舍的名字,我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崇敬之情。我所欽佩的人,突然變得那麼親切。他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我於是對這本書更多了一層期待和親切。《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隨筆,老舍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還去了西南地區,當他站在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濟南的冬天」簡潔闡明了地點、節令。老舍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情」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而《駱駝祥子》是當時的補充讀本,它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裏面的人物栩栩如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文章中,充分了解到不少名家的不幸遭遇,被他們曲折的感情生活,以及悲劇的結局,而感到心情沉重,有時也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共鳴。

希望生活能給現代作家帶來更多美好的環境,給予他們繼續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張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