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金英
春在野外,在都市人心內,都嚮往賞春曉,我不例外!欣賞施友朋的新書《野外春曉》(見圖),他為人愛憎鮮明,是社論名筆,有很多機會深入社群,觀察世情,身居野村大自然,但都市人皆渴望偷閒吧?日常生活平凡庸俗,也自有凡人常情,故施兄文字,也就有人性風格。平凡事也常有不平凡一面,他書中所寫,身在俗世凡塵中卻有不凡的觀察,令我佩服及長知識了。
在施友朋筆下,文題很不同凡響,如:豉油畫勾起的回憶/傳記難寫,創意更難求/御宅族·寄生族·隱閉青年/無論如何應該教書/慾望如梅花,愈冷愈開放……
看了文題,覺幽默吸引,很想看內容了吧?
曾經是教書匠的他,在本書裏寫教師心境體悟,直擊人心,好到點!我這同道中人,深有共鳴!他在189頁的文章中寫他教書時的感悟:每個學生必定有他們個別的天賦特性與潛能傾向,以成績定優劣很危險,以自己的好惡取捨去決定親疏,這不是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追求人的自我完善的同時,為社會文明提供動力和源泉,文化在實現人的文明中具有內驅動力作用和陶冶感染情結。
施兄文筆,句句有力富密度,包含了熱切生氣,說得真對!他愛閱讀,創作豐富多元,文學功力深;我雖未看得見他授課面貌,但讀其文知其人,仍可想像他享受教書,愛在課堂和學生互動交流,接近孩子內心。他所寫文字裏,反映出他作為知識分子的擇善固執,既認真又有難得的放鬆及糊塗,和學生亦師亦友,難能可貴,令我聯想到師生教學相長,如沐春風,打成一片,一起嬉春行樂,分享春色!美善哉!
施兄《野外春曉》的封底文字,令我共鳴:大半生已經夠苦,步向夕陽晚景,歲月並不如歌……我有一個夢,就是詩人所說的「都歸了塵土,還原為一場春夢」,有春夢就有春風,春風得意馬蹄疾,我不必一日看盡長安花,只要「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他文學修養深厚,這書306頁,55篇文章很有分量,充實內容涉獵藝文、都市、生活、色相等題材,他設定的文章題目醒目,內容多元好看,文字鮮明,時顯出個人見地,令人讀着深感旨趣,反思幽默後之寓意。他很注重文章用字遣詞,又常有新點子,令我常覺得他是個文字捕手!好漢,領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