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寒冬」、「寒氣」、「活下去」。8月22日下午,華為內部論壇上線了一篇關於《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寒氣」等詞語貫穿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文章。任正非在文中提到,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3年的危機;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有質量的活下來。」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番內部講話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華為面臨的前景不容樂觀。8月12日,華為在官網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對比2021年數據,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了5.9%,淨利潤率下滑4.8個百分點,創下近年來新低。

雲計算料成「頂樑柱」

任正非還在文章提到,現在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對於具體的業務板塊,任正非表示,華為雲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產業互聯網的道路。對此,我的理解是,之前華為最賺錢的智能手機業務銷售放緩,承壓較為嚴重,已經難以作為支撐整個集團龐大的研發支出「後盾」。在此背景下,華為雲計算業務將會成為公司的「頂樑柱」。同時,任正非在文中還提到,未來幾年內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來。我認為,例如打印機、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都屬於邊緣業務,及時砍掉這些尚處於發展初期、難以作為公司「現金牛」業務,有助於減少成本輕裝上陣,更好地聚焦核心業務。

加大內地債市融資力度

近年來,華為旗下各大公司圍繞雲計算、元宇宙等領域進行廣泛併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觀察到,今年以來華為加大了在內地債券市場的融資力度。例如今年8月1日,華為投資控股在上海清算所發布的募集說明書顯示,公司擬發行2022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為30億元。這是華為今年以來的第七次發債。我認為,此舉就是華為在為未來作準備,以應對外部市場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轉型發展須循序漸進

華為的憂患意識眾所周知,我認為,減少負債只是其中之一,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對於華為這樣一家大企業而言,即使有創始人任正非強有力的領導,但是想在短時間內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並非易事。一家企業業務轉型及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漸進、破立並舉,等待黎明後的重生。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