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商會主席林健榮(左)指,「建造業2.0」的目標能提升建築行業,彌補行業短板。香港建造業議會前主席、香港建造商會榮譽監督陳家駒則提及業界人才短缺問題。
◆建築師許允恒感慨,香港近年由於樓價高企,市場有太多納米樓。

香港能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城市,擁有一流的基建,建造業肩負重要角色。特首李家超期望加快造地建屋的速度,提出「提速、提效、提量」的「三提」目標,但隨着近年工程量日增、建造成本高昂及技術工人老化,加上個別大型項目出現連串事故,建造業界面對巨大壓力和挑戰。業界認為建造業必須跟隨時代趨勢,踐行特區政府2018年推出的「建造業2.0」計劃,透過創新、專業化及年輕化,才能把握建造業的未來機遇,並早日實現讓香港人房子住得更寬敞、住得更好的願景。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香港建造商會主席林健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過去十年裏,本地建築行業應用新科技並不普及,加上行業一直面對如工程項目的複雜性高、成本高、生產力低及人力資源缺口大等幾大問題,所以工程不論是質量或工期都跟不上。2018年發展局聯同香港建造業議會帶領行業推行「建造業2.0」,正正就是為了提升建築行業,包括以數碼化配合行業發展,彌補行業短板。

推行數年 成效獲業界肯定

「建造業2.0」涵蓋了三大方面:創新科技、專業化及年輕化。林健榮認為,這幾方面剛好就是整個建築業的未來方向,商會十分鼓勵承建商朝着這個方向行動,目前進展亦相當不俗。在「建造業2.0」推出這幾年來,業界體驗到很多不同的科技應用的好處,無論是生產力、質量、工地安全以及環境優化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在近年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建築信息模型(BIM)的應用。

其中MiC已有超過60多個項目在進行中,它的優點包括快捷、便宜、有質素、更環保。而BIM的推出則對承建商的策劃、工程的施工過程有最直接的幫助,例如可以利用模擬信息預先對機電、喉管、石屎等的工程及布局有更全面的認知,避免工程之間出現互相衝撞的情況,更可以用電腦預先演示建築的效果,提升行業生產力及準確性。

林健榮指,以數字來看,MiC技術可以節省20%的興建時間,BIM則未有足夠的大數據去量度,未來希望用更多時間搜集更多數據以觀察成效。但他提到,提升建築科技,並非單靠承建商或者單一持份者就可以「單打獨鬥」做得到,要靠政府提供業界更多資助去進行,政府過去有推出建造業創科基金(CITF)作鼓勵,但他認為政府仍有很大空間加強建築創科的推展力度。

冀開通以BIM「入則」 加速建屋

同時,他指目前仍未能預見政府何時有時間表或者何時接受以BIM「入則」,如能在「入則」過程中就能作出規範,整個行業的創新及發展就能夠加速,這不止是承建商問題,也牽涉不少顧問公司以及中小企。

他也建議,政府應該以身作則,帶頭行動,一旦政府步伐加快,私人公司為了生意考慮也會跟隨,久而久之就會有效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政府作為業界的火車頭,需要「更大膽」去推動,而支援方面也很重要,例如BIM或者人工智能的應用,都需要一個共享平台,去推動及讓中小企使用。

人手短缺難解決 需增科技應用

至於業界普遍反映的人才短缺問題,香港建造業議會前主席、香港建造商會榮譽監督陳家駒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坦言,這是業界要接受的一個事實,將來必然不會有很多新人入行,因此業界要珍惜及利用現在這群建造業工人,提升他們的技術,令他們掌握更多新科技。過去幾年香港建造業議會旗下的香港建造學院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提升下一代建築工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學術水平,「除了搬搬抬抬之外,還要懂得如何利用科技去優化建築工序。」

陳家駒指,現在有建造業課程已經引入了資歷架構,有些年輕人讀書成績不好,想早點出來社會工作,假設一個年輕人中三、中四就輟學,然後修讀建造業相關課程,畢業出來就相等於一個「中工」,而中工到大工之間的時間,亦會有一個學徒計劃及配套,之後學員可以再按照工作需要進修,當去到「資歷級別 4 」就可以擔任管理工作。

陳家駒再補充,有些大專或者大學的銜接學位課程,將來亦會承認這些「資歷級別 4 」課程畢業生作為入學條件,因此地盤工友亦可以透過個人努力進入大學,並在行業展開更高層次的發展,而整個建造業的素質亦可以提升,同時又可以提高年輕人入行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