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業餘時間常寫書法。 作者供圖

◆ 羅大佺

高平是當代著名詩人、作家,今年90歲了,耳聰目明,聲音洪亮,思維清晰,身體硬朗,天天在微信回覆朋友來信,發表時事見解,業餘時間拉京胡、唱京劇、養花草、寫文章、寫詩歌,舉辦書法作品展、參加各種文藝活動,活得瀟灑自如,真是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高平1932年4月出生,祖籍濟南,生於北平,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了解放四川、西藏的戰役,歷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戰鬥劇社、西藏軍區文化部創作員,甘肅省歌劇團編劇,甘肅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工作期間,曾作為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團團員和團長,訪問了匈牙利、馬其頓等國家。

高平的精彩,是歷經九死一生而大難不死。母親懷着他去北京協和醫院做產前檢查時,一位外國醫生斷言他已經胎死腹中,要母親趕快做手術取出來,母親不相信,沒有做那個手術。兩歲時患了腹瀉,醫藥無效,竟致狀似死亡,母親抱着他去掩埋的路上,發現他又有了呼吸。六歲的時候遭遇日軍飛機掃射。解放濟南戰役中在學校裏差點被餓死、炸死。1951年4月8日隨十八軍進藏時,在康定城槍口頂着下巴睡覺差點走火。1953年借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後,9月去川藏築路部隊體驗生活,在甘孜參加體育比賽後,因大汗淋漓跳進一條水渠去洗澡,晚上發高燒達到41度,後又患上急性腸炎,一天便血多達30多次,幸虧雅礱江南岸軍醫院裏一位醫生和兩位護士的精心照料,這才轉危為安。1954年12月在拉薩參加康藏、青藏公路通車慶典時,一位戰友的手槍走火,子彈從他腋下穿過。1957年9月和徐懷中、周良沛在北戴河創作時,差點淹死在海裏。1958年7月被錯劃為右派後,在甘肅武威黃羊河農場監督勞動時,因飢餓偷吃了拌有烈性農藥的食物差點被毒死……九死一生的人生經歷,書寫了高平的傳奇,砥磨了高平的意志,練就了高平豁達的性格。

高平的精彩,在於用心感受生活,創作出具有特色的文學作品。高平15歲開始文學創作,25歲時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長詩<大雪紛飛>享譽文壇, 1958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該詩單行本,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先後出版《珠穆朗瑪》、《拉薩的黎明》、《川藏公路之歌》、《中國情結》、《倉央嘉措》、《文海淺涉》等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39本。內容涉及邊疆與內地、軍隊與地方、國內與國外。高平的創作,來自於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獨特的實地感受。他的作品文字清新,風格鮮明,地域特色濃厚,具有濃郁的愛國情感。他的作品受到高洪波、徐懷中、謝冕、閻綱、朱向前、周良沛、馮牧、翟泰豐、雷達、屠岸等評論家的肯定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榮獲了文化部等國內外各種文學大獎。20年前高平開創了兩行詩文體,《高平兩行詩》至今寫到1,700多首,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2022年,北京團結出版社為90歲高齡的高平出版了散文集《軟聲細語》。

高平的精彩,在於光環之下為人的謙和和寬廣的胸襟。我和高平的認識,源於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的介紹。2007年1月,我擔任了天全縣文化體育局局長。天全縣位於二郎山下,是紅色革命老區,紅軍長征時曾經經過那裏,並在那裏建立了紅色革命政權。天全縣委縣政府安排我負責布置天全縣紅軍紀念館。紀念館第三展廳的主題是「不懼二郎山險峻,紅軍精神世代傳」,是專為當年修築二郎山公路而布置的。為了解更多的紅色革命史料,搜集更多的紅色革命文物,我找到了原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徐懷中。徐懷中不僅給我提供了無數幫助,還給我介紹了當年同為戰友的高平。我這才知道高平也到過天全和二郎山。聯繫上高平後,高平在電話裏爽快地答應下來。他介紹了十八軍當年修築二郎山公路的很多情況,並將他的紀實文學《修築川藏公路親歷記》寄給了我,對我的布展工作給予了很多幫助。一來二去,我們有了交往和友誼。

前不久,高平應我的請求給我寄來了三本書、兩幅書法作品,並附上鋼筆書信一封。三本書中,只在《高平詩文精選》一書中,作了「羅大佺友正」題籤,其餘《評高平》二輯,沒有落款。高平說,因為《評高平》兩本書不是他的著作,不便落款。高平也關注我的情況,知道我的創作主要以鄉土和兒童文學為主,寫給我的兩幅書法作品中,一幅是「鄉土長大樹,童心育高材」,另一幅是他的詩作《吟茶》:「人雖非草木,卻在草木中,善品其中味,不分淡與濃。」

高平在書信中寫到:大佺兄,您好。遵囑寫了毛筆字,自知不佳,因為您不嫌棄,就奉寄吧。「鄉土長大樹,童心育高材」是讚美您的,因怕您過謙而不好意思掛出,故不題名。另書《吟茶》一幅,以謝您贈茶之盛情。「精選」也請指正。順祝夏安!高平 2022年6月8日。

高平的這封書信讓我誠惶誠恐。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壇大佬,對一位小他30多歲的無名作者,在信中用了「兄」和「您」,那是對人多麼的謙虛和尊重,也是多麼高尚的人格和文品呀。「鄉土長大樹,童心育高材」我是愧不敢當的,但顯示了一位長輩對晚輩的鼓勵。舉辦過書法作品展的高平把自己的書法作品自嘲為「毛筆字」,這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這種謙恭的學術態度,是多麼的難得。

出於對高平的感激和宣傳,我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我們的這次通信。北京一位沒有見過面的作家微友在後面留言:「稱呼你兄不合適!一般文壇大家和晚輩交往,極少這樣稱呼的!一般稱呼為某某小友,或者稱呼後兩字即可。」我回覆他:「是呀,可高平就是這樣稱呼的,令我汗顏。」這位微友又留言到:「你可以在書信中或者微信中,電話中善意地糾正一下。」我不贊成用「糾正」二字,覺得這樣不尊重高平。但高平這樣抬愛我,實在內心有愧。於是發消息告知高平我內心的不安和微友的意見。高平回覆:「文學面前人人平等。」

這就是高平,這就是一位文學大家的人格風範。我想,高平的這種人格風範,也是文藝界一道精彩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