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生產氫能基礎設施 天然氣短缺阻礙轉型

全球首列「全氫能」火車線昨日於德國正式啟用,標誌着該國在「綠色集體運輸」方面揭開新一章。然而有專家指出,由於德國在生產氫能的基礎設施方面尚未能跟上步伐,加上大量氫氣是從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提取,在歐洲面對天然氣短缺下,在德國以至歐洲廣泛採用氫能火車仍面對重大挑戰。

德國啟用的全氫能火車「Coradia iLint」,由法國工業巨頭阿爾斯通提供,行駛路線連接德國主要港口城市漢堡附近的庫克斯港、不來梅港、不來梅沃爾德及布克斯特胡德等城市,全長約100公里,共有14列全氫能火車提供服務,取代原本行駛的柴油火車。

時速達140公里 不產生碳排放

全氫能火車車卡頂部裝有氫燃料電池,利用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產生電力,推動火車前進,車速為每小時140公里,並且不會產生碳排放。

阿爾斯通項目經理施蘭克形容這款火車為鐵路業界的先驅,在4年前開始試行。施蘭克表示,火車在法國設計,於德國進行組裝,投資額達數千萬歐元。阿爾斯通已與德國、法國及意大利簽署了多份合約,將向有關國家提供數十列全氫能火車。施蘭克認為氫能火車的需求將有增無減,以德國為例,該國現時仍有20%火車為柴油推動,預計2,500至3,000列火車將被氫能火車取代。

生產氫氣過程需使用化石燃料

有鐵路專家表示,氫能火車在歐洲的市場龐大,尤其短途火車線改用電氣化並不符合成本效益,氫能火車正好大派用場,除了阿爾斯通外,德國西門子亦為德國國鐵設計出氫能火車原型,預計2024年面世。但由於其他集體運輸工具以至不同行業均需要氫能,鐵路公司若希望廣泛應用氫能將面對不少困難。

諮詢公司羅蘭貝格的鐵路專家夏龐蒂埃便指出,火車並非唯一可轉用氫能的交通工具,整個運輸行業包括汽車及飛機都需要能源轉型,甚至連運輸業以外的鋼鐵及化工等重工業,都有使用氫能的需求。然而歐洲大部分國家包括屬於最大經濟體的德國,至今仍缺乏生產氫能的基礎設施,導致氫能供不應求。

此外,生產氫氣的過程需使用化石燃料,法國能源問題研究所IFP表示,目前有95%氫燃料來自化石燃料,當中一半來自天然氣。歐洲正面對天然氣短缺問題,多國需大量進口天然氣以滿足能源需求,這阻礙了各國鐵路轉用氫能。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