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內地長江流域內主要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乾旱災害。截至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3,299萬畝。針對旱情持續發展的形勢,特別是當前正處於水稻等秋糧作物需水量大的生長關鍵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西等省市多管齊下,通過提引長江水補充灌溉或將抗旱保糧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香港文匯報記者孟冰、李兵、 趙臣、王逍 重慶、成都、 合肥、 江西連線報道
重慶:送抗旱保糧技術到地頭
高溫乾旱天氣持續肆虐重慶,7月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僅為98毫米,較往年少六成,為歷史同期最低。不僅近百萬農村人口飲水大受影響,秋糧收割亦不容樂觀。當地官方預計,乾旱將持續至本月底,農作物受災面積88.6萬畝,其中絕收14.58萬畝。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重慶每年秋糧總產佔全年糧食總產近九成。面對不容樂觀的氣候條件,重慶已成立15個抗旱工作指導組,並派出19個技術指導組下沉到各區縣,將抗旱保糧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重慶圓桂農機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周元貴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今年自8月2日開機以來,每天5台聯合收割機在永川各個鄉鎮稻田裏往來奔忙,從早上5點一直忙到晚上8點。「我們都配備了防暑用品,有的還安裝了風扇和空調,確保機器和人能連軸轉。」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稱,已投入近百萬台(套)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穀物烘乾設備等,對低海拔地區已經成熟的水稻、玉米等進行搶收,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八成玉米、四成水稻搶收完畢。
四川:多地漏夜搶收水稻
四川情況亦不容樂觀。四川省共有66縣乾旱持續,超過全省105個縣區行政區總數的六成。其中輕旱39縣、中旱3縣、重旱2縣、特旱22縣,已有3個市(州)達到重特旱等級。
達州市通川區金石鎮月岩村也在忙着搶收糧食,輪到村民朱花瓊一家時天已入夜,朱花瓊一邊讓孫子打開手電增加照明,一邊跟着收割機撿拾被遺落的水稻。約1.5小時朱花瓊家的稻穀完成收割。收割機手顧不上喝口水,便立即轉入下一家稻田。距朱花瓊家400多公里的四川榮縣,鄉村振興人才專員、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羅劍華也協調組織了8台收割機在各鄉鎮巡迴收割水稻。「大型收割機每小時可收5-8畝,中型收割機每小時可收3-5畝。」羅劍華說,截至目前已收割水稻1,000餘畝。
安徽:引江救皖保農村供水
8月10日以來,安徽省淮河以南大部土壤進一步失墒,河湖庫塘蓄水持續減少,農作物受旱和鄉村群眾飲水因旱受影響範圍有所擴大。安徽六安市,擁2,500年歷史的安豐塘水位不斷下降,蓄水量由正常的8,400萬立方米減至約1,400萬立方米,低於1,732萬立方米的死庫容。安徽合肥今年入汛以來平均降雨量僅239毫米,較常年少五成。截至8月17日,合肥市水庫、塘壩蓄水僅6.2億立方米,佔興利庫容的44%,小型水庫蓄水嚴重不足,部分小水庫和塘壩已乾涸。
截至8月17日,該市在田作物550.37萬畝,受旱78.29萬畝。合肥已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內提引外水,包括6月15日開啟該市肥東縣黃疃站,通過駟馬山灌區提引長江水,已累計提水8,000萬立方米;7月8日開啟鳳凰頸站閘,實施「引江濟巢」,已累計引長江水4.6億立方米。該市還成立5個下沉工作組,包保各縣(市)指導做好引、提、調水及農村供水保障工作。
江西:93工作組下鄉助抗旱
內地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的江西,以水稻為主要作物。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表示,截至8月20日16時,全省101個縣(市、區,含功能區)229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80.25萬畝,其中絕收29.7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8月20日16時,江西省防指、省應急廳、省水利廳、省水文監測中心繼續維持抗旱四級應急響應。
7月下旬,江西便派出了93個工作組,赴93個涉農縣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重點圍繞保障晚稻栽插和中稻生長,督促各地採取灌區引水、機井抽水、人工增雨等多種方式廣闢水源,指導農戶加強水肥管理、噴施生長調節劑,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此外,農業部門還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通過各種平台,向廣大農戶發布「高溫熱害」風險預警等,指導農戶抗旱保秋。
華西秋雨仍無解長江下游旱情
針對旱情持續發展的形勢,特別是當前水稻等秋糧作物處於生長關鍵期、需水量大,水利部自8月16日起,開始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調度以三峽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水庫群、洞庭湖水庫群和鄱陽湖水庫群,已累計向下游補水9.8億立方米。
水利部水文首席預報員胡健偉表示 ,預計未來幾天長江流域降水、來水總體仍將偏少,旱情仍將持續。後期隨着華西秋雨的到來,長江上游的旱情將逐步得到緩解,但中下游地區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勢仍不樂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