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中國進出口總額2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圖為福建泉州晉江國際陸地港區工作人員在吊裝準備運往廈門港裝船出口的集裝箱。新華社
◆8月17日,工人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一家外貿地毯生產企業清理地毯產品。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18日介紹前7月中國吸收外資有關情況時表示,1-7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下同),折合1,239.2億美元,增長21.5%。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1%。此外,前7月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進出口總額2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

束珏婷指出,前7月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89.2億元人民幣,增長10%。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33%,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8%。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日本、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44.5%、36.3%、26.9%和23.5%(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從區域分布看,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5.2%、30%和41.2%。

此外,束珏婷介紹中國前7月對外投資合作情況時表示,1-7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4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折合650.6億美元,同比增長3.6%)。1-7月,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30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折合813.1億美元,同比增長3.6%)。此外,1-7月,中國進出口總額2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以美元計,增速為10.4%。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作出積極貢獻。

商務部五方面發力穩外貿

束珏婷表示,今年以來,商務部穩定外貿主要從以下五方面發力:一是抓政策落地見效。二是抓生產經營保障。三是抓主體降本增效。四是抓拓市場拿訂單。發揮貿易暢通工作組和已簽自貿協定的積極作用,指導企業精準開拓國際市場。指導各地方、重點行業協會優化線上辦展模式,幫助企業拓展新市場、搶抓新訂單。五是抓貿易創新發展。

束珏婷稱,當前,中國外貿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消費意願不足,外需擴張勢頭放緩,企業獲取訂單的難度較大。同時,國內和國際物流仍需進一步提升效率,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她指出,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持續推進政策落地見效,挖掘外貿新的增長點,努力降低疫情對外貿發展的不利影響,積極擴增量、防減量、強保障,全力以赴實現外貿保穩提質,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更大貢獻。

西部吸外資由「末梢」變「前沿」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1-7月的增速說明雖然外部市場有壓力、內部市場有疫情,但中國外貿發展的動能還在,尤其是5月長三角疫情開始好轉後,外貿勢頭依然很猛。「4月份時外貿進出口僅僅增長了0.1%,勉強維持不下滑,現在不僅恢復正常,還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他預期,下半年外貿面臨的問題依然會是疫情和外部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上半年經濟開始進入技術性衰退,若下半年美國從技術性衰退轉入正式衰退,中國的外貿壓力也會相應上升。但他也稱,只要中國的製造業基本盤——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控好疫情,則不會對外貿產生太大影響。

談及實際使用外資情況,白明指出,高技術產業的增長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一致,將為製造業轉型升級釋放更多機會,而這些機會也會給到外商。談及地域,白明則認為,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大比分領跑,一方面是因為發改委出台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另一方面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西部由吸引外資的「末梢」變為了「前沿」,第三是因為中西部起始基數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