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反應(高反)是記者此行西藏「預設」的最大困難,我們對高原反應也有着切膚之痛。2021年暑假,記者一行9人曾沿317川藏北線自駕向西藏進發。在海拔3,893.9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城住宿一晚後,其中6人亦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於是,我們最終放棄了第一次西藏之旅,隨後轉戰川西和甘南遊玩。也正是因為去年的教訓,記者今年的西藏旅遊攻略將減輕高原反應放在了第一位,制定了比較合理的自駕行程。對於初次入藏的遊客來說,慢慢適應高原環境是很重要的,晚上應盡量住在低海拔地區,切忌直接住在高海拔地區。
記者前兩天選擇在四川的康定和雅江進行適應和休整,這兩個城市的海拔均在2,600米左右。為了避開理塘(海拔4,000米)高海拔地區,記者婉拒了理塘友人的誠摯邀請,堅持開車很晚趕到海拔2,600米左右的巴塘住宿。入藏後,記者也是堅持「低處住宿」這一原則。為了從如美鎮趕往八宿縣住宿,記者從上午十點開車到了晚上十點。雖然八宿縣海拔上升到3,260米,但因為有之前幾天的適應,我們三人沒有出現任何高原反應。也正是因為有前幾天的適應,我們此後輕鬆翻越了318川藏線兩座5,000米以上的埡口,以及阿里地區海拔5,566米的桑木拉達坂(中國海拔最高的公路埡口)。住宿的酒店也逐漸升至海拔3,000米、4,000米以上,三人均未出現明顯的高原反應。
因為疫情,先生之前未能參加拉薩的半程馬拉松,在此次西藏行程中,他在如美鎮、波密縣城、拉薩以及珠峰腳下的崗嘎鎮還完成了四次半程馬拉松。此行西藏,也算是彌補了他的遺憾。從康定出發時,記者買了三瓶氧氣,以及紅景天等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直至旅程結束,這些物資也沒能發揮作用。在此也特別想說,高原反應因人而異,但大家還是一定要制定適合自己的行程,科學應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