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簡 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財務分析師
今年上半年,立法會大會三讀通過《2022年稅務(修訂)(關於住宅租金的稅項扣除)條例》草案,特區政府預計將有約43萬名納稅人可以受惠於稅務減免。根據法例,未持有住宅物業的納稅人而居住於合資格住宅的租客可以申請稅項扣除,因應住宅租金開支,年度可扣除款額最高為10萬港元。
租金開支減稅紓緩市民負擔
住屋開支在多數香港居民的日常開支中佔了最高的一部分,而近兩年疫情反覆的情況亦為相關行業(如餐飲、旅遊、航空等)帶來衝擊,令工作人員的收入有所減少。因此,針對住宅租金開支提供減稅將能夠紓緩居民的租金負擔。
料減置業需求 租房需求上升
此前,特區政府會為貸款供樓的業主提供利息扣稅優惠政策,如今無物業的租戶也可以享受住宅租金扣減的優惠。某程度上,未來的置業需求或將稍微減緩,而租房需求則會隨之上升。
同時,該修例亦定義了「合資格租賃」,即納稅人必須就住宅處所訂立書面租賃(或分租租賃),而且有關租賃必須根據《印花稅條例》(第117章)加蓋印花稅(由政府或財政司司長法團作為政府的代理人,按公平市值的租金租出住宅處所而訂立的租賃除外)。
由此可見,打過釐印的出租合同是證明租賃資格的重要證據。
未打釐印出租住宅料浮面
在香港,未經打釐印的租約不會被法律承認,日後若業主和租客產生糾紛,這份租約也無法作呈堂之用。因此,住宅租金開支扣稅法例亦會促使租客要求業主為租約打釐印,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此舉也會讓稅務局得以核查到有多少業主在未打釐印交稅的前提下將住宅物業出租。而住宅租金抵扣個稅的相關政策從2019年開始已在內地實行,其中亦存在業主和租戶的利益衝突。政策實施初期,租戶被強制需要在報稅App填寫出租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或填寫出租單位地址。面對被額外徵稅的風險,多數業主會選擇上漲房租,以彌補因租金收入而所帶來的稅項支出。因此,眾多租戶在權衡了租金上漲和抵扣稅額後選擇不予申報。如今內地報稅App將出租人資訊和出租單位資訊改為選填部分,以消除利益衝突帶來的影響。
內地相關經驗可借鑒
因此,該法例在香港實施時,亦可能面臨同等問題。如何妥善處理住房租賃關係中多方的利益衝突將會是日後該法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一步。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