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較原始毒株易感染上呼吸道 所需藥物劑量更大
香港近日有幼童染疫病徵惡化導致嘶哮症,在今年初 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肆虐期間,全球多地也錄得多宗染疫幼童患上嘶哮症個案。美國今年較早前有研究指出,5歲以下因染疫引發嘶哮症的病童留醫比例高達12%,不排除新冠病毒較其他呼吸道病毒,可導致嘶哮症病徵更嚴重。專家亦建議家長及時為幼童接種新冠疫苗,以獲得更好保護。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團隊研究前年3月到今年1月不足5歲染疫兒童的資料,發現75名出現嘶哮症的病童,其中81%個案在Omicron變種流行期間錄得。疫情前患有嘶哮症兒童中,只有不足5%需要留醫,但這批染疫兒童住院率卻達到12%,其中一半都需留醫深切治療部。所有病童接受其他病毒測試,只有一人鼻病毒檢測呈陽性,說明他們的嘶哮症幾乎都是染疫所致。
6個月大至3歲發病最多
嘶哮症通常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發,導致兒童喉嚨及聲帶腫脹發炎。由於幼童氣道狹窄,氣流難以通過,病童咳嗽或呼吸時就會發出沙啞渾濁、類似嘶哮的聲音。嘶哮症多發生於年幼兒童身上,尤其6個月大至3歲之間的幼童發病風險最高。
威斯康星大學醫療中心兒科傳染病專家亨德森指出,幼童感染Omicron變種引發嘶哮症,相信是因為該變種相較原始毒株,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由於幼童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接觸少量病毒即會感染,氣道收縮程度也較成人更劇烈,以致出現嘶哮症狀。
對於需留醫的嘶哮症重症病童,醫生一般使用類固醇地塞米松治療,地塞米松也是治療染疫病童的主要藥物。部分重症病童呼吸困難,還需使用霧化器或腎上腺素緩解病徵。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布魯斯特認為,出現嘶哮症的染疫病童留醫比例較未染疫病童更高,治療所需藥物劑量更大,或意味新冠病毒相較其他病毒可引發幼童更嚴重的嘶哮症。
輕症居家自癒 呼吸困難需就醫
亨德森解釋稱,多數嘶哮症並不危險,部分輕症病童可以居家自癒。但幼童若出現呼吸困難等明顯病徵,尤其是氣促氣喘等情況,就要考慮及時就醫。多數幼童病徵在接受治療後24小時即可緩解,留醫約3天可以出院,病徵完全消失則需要約一周。
醫學專家強調,幼童防疫的最佳方法依然是接種疫苗,對於暫時無法打針的幼童,專家建議身邊人為他們打造防疫保護層,即是家長、教師或年齡稍大的兒童都接種疫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引導幼童勤洗手,避免觸摸眼睛、嘴唇及鼻子等,最大限度降低染疫風險。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