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晨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又指出要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香港需要從全球歷史視野和國家戰略大局出發,深入思考香港如何進一步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力量抬頭,經濟金融全球化的地緣政治基礎在削弱,全球化面臨裂解和重組的壓力,一些國家日益將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政治化、武器化。在此環境下,統籌發展和安全成為我國現在面臨的重大課題。

從國家戰略大局來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前提和保障。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重要的銜接帶。作為我國的離岸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港,香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當中有着獨特的戰略地位和角色,是聯通內外循環的窗口、橋樑和超級聯繫人。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會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會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和市場基礎設施的高標準聯通,進一步培育內需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暢通國內大循環。

同時,國家會加快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內外需、進出口和國際雙向投資協調發展,更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並通過推動制度型開放,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提升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大循環中的互利共贏發展。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基礎雄厚,優勢獨特。在新的發展階段和環境下,香港應充分把握 「雙循環」格局帶來的歷史機遇,增強發展動能,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升級版」。一方面,進一步融入國內大循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礎,擴大與內地金融體系的互聯互通。在現有的股票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ETF通和利率互換通的基礎上,穩步拓展互聯互通的資產類別、產品範圍和市場容量。

另一方面,不斷增強銜接內外循環的超級聯繫人功能,在國家金融開放過程中積極發揮試點和配合作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引領與國際接軌同時安全可控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並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大框架下,通過提供各類金融和相關專業服務,進一步促進內地與海外的貿易與雙向投資,參與和引導國際產業供應鏈和創新鏈的重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