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在廣州生活多年,對蓮香樓的好感,源於蓮蓉,盛於點心,鍾情於粵韻的質樸醇厚。

多年之前,初初搬到廣州住,偶然買了一包蓮香樓的蓮蓉餡,回家便發麵蒸了兩屜蓮蓉餡的包子。打開蒸籠,稍稍晾了幾分鐘,拿起略微有些燙嘴的包子咬了一口,絲滑細膩的蓮蓉,附在鬆軟的包子皮,不動聲色流到了舌尖上,蓮香清雅,甜而不膩,瞬間便擒住了吃貨的一顆心。生活裏遇到了好東西,會下意識優先跟遠在北方的父母分享。兩大包蓮香樓出品的蓮蓉餡,乘着快遞替我回了趟家。很快,舌尖上共鳴的驚喜,在電話那頭一片爽朗的笑聲裏,蕩漾開來。從此,這包餡料也成了回家必備的壓箱底料。

食髓知味,順着蓮蓉香,沿着沿江路,一路找到了位於西關上下九的蓮香樓總店。一條街,嘗遍粵味道,說的便是上下九。銀記腸粉、伍湛記狀元及第粥、陶陶居薑葱雞、廣州酒家蝦餃、南信雙皮奶、林林牛雜……過了多久,隔了多遠,提起上下九,總有嚥不盡的口水。最鍾情的,還是坐在古色古香的蓮香樓,收起慣常的焦躁和忙碌,叫一壺普洱、一籠蝦餃、一碟三絲春卷、一籠蓮蓉包、一碟白灼菜心。心閒眼闊,人也會跟着鬆弛下來。看着推車仔的姐姐穿堂而過,聽着樓下有老街坊哼着《分飛燕》,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走上樓來。老廣州的市井氣息裏,有着粵文化最純正的底蘊,實惠受用遠比虛頭巴腦的花俏面子,來得更深入人心。西關小姐、東山少爺,十三行的洋貨琳琅滿目,論其家底,不見得會輸給浸潤了歐風美雨滬上十里洋場。從街邊一間糕點小舖,一路兜兜轉轉走過百多年,仍然能煙火氣十足撫慰着南來北往的人間飢腸,也算是一樁值得咀嚼的事情。

搬來香港後,偶然在中環看到蓮香樓,驚喜之餘一打探,才知道兩家蓮香樓同源異枝,都經營超過百年。一日,特意起了個大早,約了朋友在威靈頓街蓮香樓早茶,既想和這間老字號再續前緣,也想嘗嘗兩家的出品有何不同。一進門,滿眼的人頭湧湧,見縫插針上了樓,才找到一座四人位只有一人落座的枱子。問了問正在等着下單的那位客人,知道他是一人,可以搭枱,才放心坐下。為便於在人聲鼎沸之中聊天,我和朋友不約而同伸手把空着的一張椅子,稍稍朝靠近彼此的位置推了推,並順手把各自的背包放在上面,結果一個炸雷一樣的聲音,轟然在耳邊響起。

「為什麼要移動椅子?為什麼要把包放在椅子上?」

尋聲望去,朝我們叫嚷的是一位身着白布衫的半老男侍者。事發突然,我們都有點懵,不知道如何冒犯了店中禁忌。

見我們二人並未作出反應,男侍者好似被人戳中了鼻頭一般,加重語氣再吼了一遍。每一句都凌厲得像一把帶了風的刀子。來香港這麼久了,頭一遭遇到這樣的狀況。大為詫異之下,我們又不約而同地拿回了各自的背包,想要息事寧人。可惜老侍者並不領情,拿着餐單,又極不耐煩地甩過來一句,飲乜茶?輕蔑和不耐煩的語氣直搗人心。

一向自詡好脾氣的我們相視一笑,一起禮貌地對侍者說了聲唔該,一起從容地下樓出門。此後的幾年裏,沒有再來過。

最近,聽聞蓮香樓欠薪結業,當日和我一起去的那位朋友,WhatsApp發過來一條新聞鏈接,下面幾十條網友留言,居然跟我們曾經的遭遇如出一轍。

看來,這間蓮香樓的倒閉並不是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