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蟲篆稱鳥書或鳥蟲書,源於商周時期,是由圖騰文、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藝術文字,主要分布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吳國、越國、齊國等十三個國家,貫穿了由商至明、清的歷史,廣泛應用於青銅器之上,也是青銅文明的象徵。其多見於兵器,少數見於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鳥蟲篆藝術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中,將神奇美好的造字故事,浸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儲存在生活的尋常日子裏,跨越千年,傳承至今。
當沉睡千年的非遺鳥蟲篆《中國夢》懸掛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當春秋時期便普及的非遺鳥蟲篆《中國夢》青花瓷擺在了中南海,當非遺鳥蟲篆元素作為印花出現在T恤衫上成為「爆款」……「非遺」鳥蟲篆穿越時光隧道正煥發出全新的光彩。作為鳥蟲篆非遺項目傳承人,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鳥蟲篆藝術研究院院長王祥雲說,鳥蟲篆藝術承載着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宣喻中華文明,他想要推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讓這一「中國冷門絕學」活起來。◆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雷 河南報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鳥蟲篆文字就開始被使用,是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中國的通用文字,盛行於青銅器銘文大篆範疇中,逐步演變成一種皇家專用文字,是伴隨着黃河文化的發展而生成的「中國絕學」。郭沫若認為,鳥蟲篆是「於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中國以文字為藝術品之習尚,當自此始」。在鳥蟲篆藝術館的展廳內,古文字重見天日的發掘過程,古文字進化演變的深邃含義,古文字書法的典雅優美……記者被鳥蟲篆文字獨特的藝術和魅力深深吸引。這個面積達500平米的鳥蟲篆藝術館,還是王祥雲鳥蟲篆技藝大師工作室的口述技藝、書寫技藝、文創產品展示、技能訓練的場地。
隨父習字 容庚親傳方法
生於1950年的王祥雲,是河南漯河人,六歲隨父習字。他的家就在沙河邊上的許慎故里,這裏距離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的老家上蔡也不遠。許慎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他編撰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被後世尊稱為「字聖」。也許是許慎、李斯在老家影響很深的緣故,當地為數不多的讀書人都有學習鳥蟲篆的愛好。王祥雲的父親便是其中之一。「父親寫得一手好字,能寫顏體、柳體和章草,又善寫鳥蟲篆。他經常教育子女,必須有一技之長,才能安身立命。」王祥雲說,少年時期,他便按照父親的要求,隨父臨習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勤禮碑》,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玄秘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碑》。
在隨父親習字之餘,他經常翻看父親的藏書。最感興趣的是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和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書中奇妙的鳥蟲篆使他感到很神秘。而真正讓王祥雲喜歡上鳥蟲篆的,還是在讀高中時他無意中看到容庚在《中山大學學報》上發表的《鳥蟲考》。容庚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學家和考古學家,一生著述甚豐,成為一代宗師。讀完《鳥蟲考》後,王祥雲被這種神秘而美麗的文字所吸引。從此,他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臨習《岣嶁碑》《越王朱句鐘》《越王者旨於晹鐘》等鳥蟲篆文字。處於對鳥蟲篆的癡迷和求知慾,1966年12月,年僅16歲的王祥雲赴廣州中山大學拜見容庚,容庚親傳鳥蟲篆藝術釋讀方法,自此奠定了王祥雲一生鳥蟲篆學術基礎。
見到實物 堅定學習信心
後來因為有書法和繪畫的特長,王祥雲被部隊招收,1975年春又被選調到武漢,首次走進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見到了銘刻在青銅器上的鳥蟲篆實物。王祥雲說:「通過與古文字學家的交談,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加熱愛,更加堅定了學習鳥蟲篆的信心。」
1987年從部隊轉業到鄭州,王祥雲與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結緣,見到了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的更多文字實物。此後,他就一直在研究和探討鳥蟲篆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中的價值和地位。「越是深入越是感到鳥蟲篆的藝術價值應該得到肯定。」王祥雲感嘆說:「在鳥蟲篆書法探尋中,我獲得了極大的身心自由和精神享受。令人嘆服的書法形式美、點畫美、形體美、意境美,激發了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
鳥蟲篆藝術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達方式,傳遞了古代文明的基本信息,承載着文明的曙光,是中國文化藝術瑰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王祥雲一直致力於鳥蟲篆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傳播,他的《鳥蟲篆發凡》專著填補國家對鳥蟲篆研究的空白;45個領域近2,000項產品研究成果和《鳥蟲篆文字庫一》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王祥雲先後在北京、上海、濟南、鄭州、廣州等地舉辦大型鳥蟲篆書法展和文化論壇;他先後在20多所大專院校講授鳥蟲篆文化,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高度評價。
幾十年以來,王祥雲和他的團隊以獨具一格的鳥蟲篆踐行着「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的現實意義,讓鳥蟲篆藝術不斷推陳出新,並形成了文化藝術傳承產業鏈,使鳥蟲篆煥發出勃勃生機。「鳥蟲篆的每一個文字看起來都非常漂亮。雖然它不容易被識讀,我們一旦把它看懂以後,把文字背後的故事理解以後,這個文字也就理解了。我們欣賞鳥蟲篆要欣賞它的意境,要欣賞它的美。」王祥雲說:「鳥蟲篆藝術承載着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帶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為官的智慧,向世界宣喻中華文明,我們要共同推動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活態傳承 文創釋放活力
鳥蟲篆活態傳承的「薪火」,正在通過非遺鳥蟲篆資源開發的文旅消費形式,釋放發展活力。王祥雲認識到,鳥蟲篆藝術要在傳承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想辦法去融合,在融合中想辦法提升。他們要把立足點放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讓更多的人喜歡鳥蟲篆。2017年以來,鄭州市管城區政府通過遊園建設和街景綠化,在十幾條街道和遊園中,安裝鳥蟲篆太陽能宮燈。王祥雲說,美麗的鳥蟲篆文字藝術,扮靚了街景、園景,也成了社區居民、外地遊客學習非遺鳥蟲篆的天然課堂。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非遺鳥蟲篆文字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近年來,非遺鳥蟲篆文創等內容受到了大眾的普遍關注。隨着直播電商浪潮興起,非遺鳥蟲篆文創「鳥蟲篆T恤衫」去年5月初乘上「直播帶貨」快車,受到許多網友的關注和追捧。王祥雲說,此次活動從T恤衫入手,將非遺鳥蟲篆文化與直播的結合,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鳥蟲篆T恤衫具象化製作過程與工藝流程,通過直觀的視頻畫面演繹和展現出來,大大提高了直播內容的親近感,也有助於延長非遺鳥蟲篆文化的生命力。
「皇宮裏的手藝」變成文創產品,走出了皇宮。鳥蟲篆藝術研究院成立八年,打造了「非遺鳥蟲篆體系」,包括鳥蟲篆瓷器製作、鳥蟲篆紫砂製作、鳥蟲篆木雕、鳥蟲篆石雕、鳥蟲篆書寫創作、鳥蟲篆體驗、鳥蟲篆燈飾、鳥蟲篆服裝、鳥蟲篆研學。「非遺鳥蟲篆傳承正逐步從多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中活起來,圍繞非遺鳥蟲篆旅遊,非遺鳥蟲篆研學、非遺鳥蟲篆演藝、非遺鳥蟲篆文創等產品形態不斷湧現。」王祥雲說,他們希望打造一個非遺鳥蟲篆手工藝「創新工場」,進一步打造鳥蟲篆文創品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