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設計,清雅得很。 作者供圖

黃仲鳴

近日尋書,得謝國楨(1901-1982年)《江浙訪書記》。他四出訪書,我也四出尋書,真同志也。他的「訪」,乃訪圖書館也。去過的地方包括江、浙、四川。所得睹書籍,多為孤本,很多書名,普通人聽都沒聽過。而他所矚目的書,當然是古本。他是明清史和目錄學專家。這部《訪書記》,編者在〈編後記〉說:「是他生前最後一部著作。」

講起圖書館訪書,我亦「專家」也。素聞上海圖書館藏量豐富,找一個暑假,專程前往,先訪華東師大的陳子善教授,得他安排在廉價旅館居住;跟着帶我往上圖,得開圖書證一張,於是每日睡醒,吃了點東西,就往圖書館走。

上圖藏量確豐富。當時也,還沒電腦編目。我只在卡片上檢看,跟着借出,在館內翻看抄閱,或向管理員影印,這當然是要付費,如何付法,價錢如何,忘記了。對書而言,我是不計腰中錢的。

一日,忽睹有黃仁宇《緬北之戰》一書。當年的黃仁宇如日中天,著作暢銷,多已出版,但未聞有《緬北之戰》;其欣喜自是非筆墨所能形容。那時影印,職員代勞,不容讀者操作,因舊書怕遭損壞也。不過,影印雖便宜,但添一項「損耗費」,卻甚為肉痛。告知陳教授,他大喜。相信即往圖書館借閱。後來台北的聯經將之重排出版,黃仁宇記者之作遂逃出生天了。

謝國楨亦曾訪上圖,時間比我早得多。但他所注目的書,乃古也,如宋《皇朝仕學規範》四十卷,南宋淳熙刻本,名貴到極。《緬北之戰》是抗戰時期黃仁宇以《大公報》隨軍記者,深入緬北地區的採訪作品,實彌足珍貴,也是黃仁宇未成學者時的著作。

除《緬北之戰》外,我在上圖還看了不少小報。真是一個收穫甚豐的暑假。此外,在廣州攻博時,也赴廣州圖書館訪書,得益亦多。圖書館小姐知我乃由香港來,笑說:「你是第二人。」誰「第一」?告知乃李谷城也,來翻閱舊報者。李谷城乃報史專家,多年前已逝去。哀哉!

《江浙訪書記》有謝國楨女兒謝紀青寫的《懷念我的父親》,內中所記,甚為感人。住院期間,北師大教授蕭璋往探視。謝國楨病中仍看書不輟。蕭勸「注意休息」。謝說:「戰士死於沙場,學者死於講座。」並說,這是他老師梁任公的遺訓,「師訓不可違,我雖然病了,但是我還活着,怎能不讀書呢?」

此語甚壯烈。其實不死於「講座」,便死於「訪書」。這是真正的學者本色,書癡本能。

記憶中,很多年前,我曾買了部《瓜蒂庵隨筆》(大略)一書,喜甚。「瓜蒂庵」是他書齋名,並雕了一印,很多藏書都蓋上。謝紀青說,印是金石家錢君匋所刻。他以之來形容買書:「善本書籍、佳槧名抄,我自然是買不起的。只能拾些人棄我取、零篇斷羽的東西。好比買瓜,人們得到的都是些甘瓜珍品,我不過是檢些瓜蒂而已。」

其語雖謙,卻含深意。噫!如謝國楨這類學者,於今已難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