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在經歷了這個夏天之後,不管平日是否關注環保,大概人人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氣候的變化」。是的,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氣候」時代,只是這個「新」,卻不是什麼好的意思。

專業的數字和宏大的術語今日就不擺了,只是講幾個「新氣候」下的「小新聞」。

第一則新聞來自阿爾卑斯山海拔3,480米的山坡上。在這裏,有一座建築因「氣候變化改變了瑞士和意大利之間的邊界」而「被送出了國」,進而因位置爭議產生了「外交爭議」。

這座建築是一家山間旅店,1984年建成,屋內有40張床和長木桌——它們原本均在意大利一側。但由於意瑞兩國的邊界線由融雪經流決定,而特奧杜爾冰川因氣候暖化加速消融導致河谷不停朝着小屋偏移,甚至逐漸從旅店建築下穿過。這樣演變的結果就是——現在小屋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包括大部分的床位和餐廳——「從技術角度講」已經位於瑞士境內。「姓意」還是「姓瑞」,這是一個問題,兩國政府從2018年開始談判,直到去年據說終於達成了協議,但正式公布卻還要等到明年,使得這場因氣候導致的「外交爭議」足足拉滿了5年。

第2則新聞來自西班牙。在這個盛產奢侈品的國家,這個夏天又誕生了一個「奢侈品新貴」——「水做的鑽石」。

這個「水做的鑽石」,其實就是冰塊。這個夏天,歐洲熱得懷疑人生,西班牙出現「一冰難求」。往常調酒師們毫不在意甚至有時還隨意浪費的小冰塊,已經搖身一變升級成了「水做的鑽石」、黑松露既視感。當地人不得不花費更高的價格購買這個「奢侈品新貴」,但它的庫存仍然在不斷趨向短缺——就好像Hermes和Chanel,並不是你有錢想買就能買。

阿爾卑斯山的旅店和西班牙的冰塊,在吃瓜群眾看來,遙遠得像兩個童話,伴着開到23度的冷氣和冰鎮西瓜,中文讀者們大概率不能共情。但,下面的第3個新聞,卻與每個人都有關了。

——科學家觀察到,為了在「新氣候」中倖存下來,很多植物正慢慢「改變」着自己,包括縮小身材、改變開花時間以使得果實更早成熟等等,比如高溫下長出的豌豆就會比正常溫度時小很多。而植物們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是「變醜」了,而且營養大減,比如西紅柿,如果生長溫度過高,結的果子裏就含有更少的宏量營養素和類胡蘿蔔素。此外,蘋果雖然可能更甜,但不會脆了;生菜會膨大,密實度更低,葉子變黃缺少葉綠素,而且味道更苦;葡萄酒酸度降低,酒精濃度卻變高……總之,你曾經被新鮮蔬果治癒的那一口小確幸,在氣候變暖下,很可能一去不復返了。

「新氣候」,新聞多,雖然看着都像「趣聞」,但走個心就明白實則是「恐怖片」。與其說一說,不如想一想:為了讓全球氣溫與工業化前相比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為了讓地球健康發展,為了讓人類得以綿延,我們每一個人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又該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