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護員示範有血液在救護車需要消毒時,使用凝固粉末簡單清理的程序。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在救護車以「熒光標示法」檢查,可用紫外光燈照射顯示是否殘留病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隨着香港的新冠疫情從高峰回落,救護車召喚服務也由高峰時的單日2,700宗,減至現時約2,000宗,但接載過新冠患者或其他傳染病患者後,救護車的消毒次數增加八成至九成。消防處為應對疫情變化,使救護車更流暢及高效服務市民,將推出救護車「精準消毒」流程計劃,改善現有救護車消毒安排、配備及檢查,消防處估計新安排下,每輛救護車加快15分鐘完成消毒。

消防處救護監督(參事)譚傑丰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傳媒訪問時表示,第五波疫情期間,救護車召喚服務十分頻繁,令救護員增加壓力和負擔,曾單日最高峰達2,700宗電召,現時雖然回落至約2,000宗,但如果救護車曾接載有嘔吐、嘔血,或有霧化病毒殘留,都會增加傳播風險。

譚傑丰指,消防處為協助救護車加快消毒,除由救護員處理外,更聘用外判清潔商協助,以及增加12個消毒站,現時全港各區在醫院、消防處、救護站的消毒站已增至42個;消防處同時採用一套「實時消毒站分流系統」由醫院主任進行監督,就像戲院購票一樣,系統可顯示消毒站是否有空位,醫院主任只要按系統調動救護車到有空位的消毒站,便可減少輪候時間。

為達至救護車「精準消毒」目的,消防處引入更高效能的消毒工具,包括高效能的消毒劑、血液及體液洩漏處理套裝,及高效消毒濕紙巾,取代過往單一使用1:49漂白水。譚傑丰表示,如使用高效消毒劑、無須過水,只需5分鐘便殺滅大部分致病原,包括孢子等;至於接載傳染病人時有嘔吐或出血,消毒人員可使用一次性血液或液體洩漏處理套裝,利用粉末快速將液體凝固成膠狀後清理,然後以消毒劑方便清潔。

「熒光標示法」突擊檢查報稱已消毒救護車

簡單的消毒則可使用高效濕紙巾,30秒有效殺滅新冠病毒、10秒有效殺滅99.99%細菌。同時,為確保救護車有效消毒車內病毒和細菌,消防處亦制定完善檢查方式,棄用過往目測,改用更科學及客觀的管理,由消防處轄下疫情及控制消毒專隊以「熒光標示法」和「ATP生物熒光反應檢測法」,向報稱已消毒的救護車作突擊檢查,確定救護車的消毒是否足夠。

消防處醫務總監莫家良醫生指,新的裝備將可透過量化病毒方式,精準檢查救護車是否達到消毒指標,使用「熒光標示法」時,檢查人員會在救護車日常較多接觸點,如車門、座椅、抬床扶手等10多個位置抹上熒光劑,再以紫外光燈照射,確定是否仍有病毒;至於「ATP生物熒光反應檢測法」則是以客觀科學數據分析,用檢測棒在相關位置取樣本,放入儀器10秒後便可獲取結果。

消防處已預留開支添置新設備

莫家良又指,新的消毒劑較強,但救護員及外判商均會按指引使用,並穿着防護衣物,包括手套等,以免使用消毒劑時出現敏感反應;對於下一輪病人來說,消毒劑經過風乾及分解後,對接觸者已減少影響。他強調,該些產品在多國也有使用,證實安全有效。

譚傑丰表示,消防處已預留開支添置新的設備,並正採購中,以及需要加強人員的訓練,估計「精準消毒」流程計劃數月後才會全面推行,屆時每輛救護車的服務效率會提升,即使曾處理新冠病毒病人,消毒車輛可省卻至少15分鐘時間,然後再次出車服務。他表示,救護車服務仍未見飽和,即使一旦疫情再爆第六波,仍有能力配合市民需要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