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冠軍隊伍與主禮嘉賓合影。主辦方供圖
◆香港青年協會理事會成員鄭小康(右三)為英皇書院學生頒獎。中通社
◆聖保祿學校以「菌絲體的世界」獲得初中組(發明品)冠軍。主辦方供圖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的項目「福壽螺攝食行為、食物選擇和趨光性的研究」希望用環保方式消滅福壽螺。
◆「智箱牛盾」團隊成員麥常杰(右)、黃浩銘希望成果改進後生產的智能垃圾箱可以引入郊野地區使用。
◆粉嶺禮賢會中學發明了「『沖』明馬桶」。主辦方供圖
◆嶺南中學與他們的發明品「智箱牛盾」。

近年香港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局亦於學界積極推展STEAM教育,本地中學愈趨重視培育學生綜合應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惠澤不同社群。近日,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教育局、香港科學館及香港科技園公司攜手舉辦了「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2」,今屆賽事以「生活啟發創意·科學實踐創新」為主題,鼓勵中學生以研究發明為環境保育以及滿足社會需要提供創意方法,並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一連兩日的激烈角逐與相互切磋中,香港中學生對於科創的夢想正熠熠生輝,初生的智慧與創意固然可貴,但要怎樣才能令他們走得更遠?◆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一連兩日的比賽共吸引198支香港中學生隊伍參與,最後共有20支隊伍躋身決賽獲得獎項。不論獎項大小與排名先後,我們可以從各組的發明品與研究項目中,看到中學生對於社會與生活細緻的觀察體驗,他們正有意識地將自己在校園內學到的不同學科知識運用於解決現實問題,帶着好奇心與熱忱踏出為理想研究探索的每一步,更在這奮鬥的歷程中,與同儕締結下深厚的情誼。

發明來源於生活

發現問題與需要,是創造的前提。與不同學生的對談中,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他們的許多發明創新都是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嶺南中學的發明品「智箱牛盾」是一款可以防止野外動物取食垃圾的智能垃圾箱,箱蓋上的智能鏡頭可識別牛、野豬等野生動物樣貌,如有靠近就啟動內部馬達將箱蓋鎖上,並發出聲音驅趕動物。團隊成員介紹,這一發明緣起於他們在新聞中見到梅窩有牛隻因為誤食垃圾而導致死亡的個案,因此想用這樣的創新去阻止悲劇的發生。

萬鈞匯知中學的發明則是來源於團隊成員返學途中的觀察,港鐵於繁忙時間總會出現每節車廂中人數分布不均的情況,雖然通常會有職員舉牌將靠近扶梯口位置的人群向其他車廂引流,但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團隊成員設計出比港鐵現有車廂情況系統更便利且兼顧關愛座使用情況的偵測系統發明品「鐵搭呢號」;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的項目「福壽螺攝食行為、食物選擇和趨光性的研究」研究得出水體中加入高濃度鈣離子可以減少福壽螺攝食,可以用溶解速度較慢的含鈣化合物安全環保地消滅福壽螺,團隊成員顏秀嵐、鄺楚鈃、張月涵亦是因為了解到這種外來入侵生物對於農作物的影響,才開展這項研究。

盼成果投入應用

創造完成後,不少學生團隊都希望自己的發明品和研究可以投入社會使用。「智箱牛盾」團隊成員麥常杰、黃浩銘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試圖與漁農署、食環署交涉,希望可以將改進後的智能垃圾箱投入生產,並引入一些郊野地區,「可以提高衞生水平,同時保護野生動物,如果可以運用我們的設計,其實每個垃圾箱的成本只會高400蚊左右。」而粉嶺禮賢會中學的發明品「『沖』明馬桶」,則希望可以解決廁所被異物堵塞不能及時疏通的問題,學生團隊研製出一款可以無須感應、用者離開便自動沖洗,並在無法沖走異物時及時通知管理員的馬桶,團隊成員莫小為、杜陽亦表示:「如果能夠將這個設計用於公廁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公共衞生水平。」

當然,如要真正投入社會實用,多數研究成果都有需要改進提升之處,對於自己研發成品的不足之處,學生大多都有清晰認知。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研究出自帶殺菌功能的「殺菌布」,經驗證這種布料經過處理可以維持6個月的殺菌功能,適宜製作醫護或研究人員的衣衫,或是隔離酒店房的床單、窗簾等。學生們認為,若有機會與其他公司合作生產,現有技術仍需優化,「比如延長抗菌功效的時長,以及令之可以應用到更多種類的布料上,不只是衣物,還有地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