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下)昨出席簽署儀式,晶片法案正式生效。路透社

中國專家:大規模補貼扭曲市場規則 美智庫:搞「脫鈎」不切實際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日前先後通過總值2,800億美元(約2.2萬億港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簡稱「晶片法案」),在總統拜登於昨日簽署後正式成為法律。該法案不僅試圖通過投資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在美國設廠,還意圖通過限制補貼資格,來阻止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增產。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科技企業、脅迫台積電等晶片巨頭赴美投資設廠、試圖組建「晶片四方聯盟」等連串「築牆」、「脫鈎」的做法,嚴重擾亂全球晶片供應鏈。

「晶片和科學法案」融合經濟和國家安全政策的內容,旨在提升美國科技和晶片業競爭力,重點包括向半導體行業提供527億美元(約4,136億港元)資金支持,並為企業提供價值240億美元(約1,883億港元)的投資稅務優惠,鼓勵企業在美國研發和製造晶片。

暗含條款 阻企業在華設廠

法案還暗含「與中國競爭」的條款,規定假如在美國建廠的半導體公司,同時也在中國或其他潛在「不友好國家」建設或擴建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廠,那麼該公司將不會獲得該法案的補貼。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江天驕形容該法案是美國繼續將經濟和科技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表現,部分條款限制晶片企業在華開展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迫使相關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反映出美國一些人根深蒂固的零和博弈思維。此外,美國借由所謂「晶片外交」打造小圈子,試圖把中國排除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之外。他還表示,為推動該法案通過,美國政府借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晶片供應鏈及汽車晶片短缺,大肆渲染「中國晶片威脅論」。

強行改變格局 恐致產業過剩

江天驕指出,美國這次對晶片的大規模補貼,也是一種扭曲市場規則的行為,最終可能導致晶片產業過剩,甚至可能使替代晶片的產品出現。他指出在半導體行業興起時,美國曾一度幾乎囊括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全部產能,如今僅擁有12%的全球半導體產能份額,美國半導體製造行業衰退的根源在於自身,遏制、剝奪和損害他國正當的發展權益,只會損人害己。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秘書長馮維江則稱,該法案反映美國把「安全導向」的國家邏輯,壓倒「效率導向」的市場邏輯,法案強調對美本土晶片產業提供巨額補貼,是典型的差異化產業扶持政策。其中部分條款限制中美正常科技合作,動用政府力量強行改變晶片製造的國際分工格局。這些做法違背市場規律,將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擾亂國際貿易正常秩序。

推完全本地化 美需付巨大代價

對於美國惡意打壓中國晶片製造業,馮維江指出,中國應繼續加大在晶片製造和設計技術領域的投入,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該法案的「科學」部分,密切關注法案重點資助的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的進展。

美國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分析指出,在複雜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供應鏈中,美國和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應鏈完全本地化,將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成本,因此全球半導體行業完全「脫鈎」是非常不切實際。美國《國會山報》則認為,鑑於企業需要較長時間來建造新設施和提高產量,該法案對美國國內供應鏈不太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實際效果。◆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