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台在疫情下生意急增,吸引不少人入行。5年前加入外賣平台、任職電單車車手的阿強見證外賣員愈來愈多,惟質素良莠不齊,批評外賣平台對外賣員質素「零監管」。他說,曾親眼見證有人持雙程證或「行街紙」開工,甚至有人僅持「學神牌」,即未有正式車牌就送外賣,對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阿強與阿史均促請特區政府負起監管責任,設立外賣員發牌制度,確保平台符合安全規定。有大律師表示,「學神」未有駕車師傅現場監督下開車是違法行為,「送外賣更加唔得啦!」
阿強5年來工時愈來愈長,但收入愈來愈少。他透露自己入行時,由於當時行業競爭較細,同區外賣員不超過40個,只要夠勤力,收入尚算可觀,每天開工7至8個小時就能賺到2,000元,惟隨着愈來愈多人加入外賣員行列,同區外賣員躍升至500人,「現時一天做十三四小時都未必賺到1,000元。」
外賣平台對應徵者來者不拒,對應徵者本人或道路都有可能構成危險。阿強表示,曾見證一位行家「由單車、掛電單車『學神牌』到再甩『P牌』」,而對方亦多次發生意外入院,「我至少到醫院探過佢三四次。」他指出,外賣平台僅要求應徵者提供身份證副本便可工作,甚至有人利用家人身份證開戶口「搶單」,有人則在電單車擺放4部手機上線接單,「的士都話研究立法限制兩部手機放置車頭,反而外賣車手無上限。」
平台無審核 變相容許黑工
阿強指,由於車手通常不跨區,車手間有機會聊天,觀察到行內出現黑工,「我見過同一架車,每隔3個月就換人……有時問一問他們(消失了的車手)的同鄉,才知道他們只是拎雙程證或『行街紙』。」他批評外賣平台未有審核機制,變相容許黑工存在。
阿史指,曾與不少同行商討過,希望特區政府能在外賣業設立安全牌制度,即類似工地員工的安全牌,要入行做外賣員首先要上課考牌,學習道路安全的基本內容、入行後會面對的各種情況等,以令行業更規範,「確保未成年等沒有車牌者不可隨便上路送外賣,否則既對外賣員本身危險亦影響道路安全。」
阿史認為,增設安全牌制度可確保不會有太雜的人入行,亦不會因人太多而令外賣員被平台壓縮運輸費。「要實施這個制度,平台只要在登記騎手資料時新增一項『安全牌』內容,確認其有否考取牌照即可,不需有太多改動。」
大律師陸偉雄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無論是持雙程證或「行街紙」等,若在香港工作都是違反入境逗留條例,「叫得『行街紙』就係唔准許工作。」他認為入境處要加強執法,避免行業發展良莠不齊,否則一來沒有人敢加入,二來亦等於剝奪港人的工作機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