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銘博士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福建省僑商聯合會會長 選委會委員

疫情肆虐近三年,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重新開放,全力振經濟。筆者剛到美國、意大利、英國公幹後回港,仍在檢疫酒店進行隔離,其間看到相關國家機場客運繁忙,酒店一房難求;亞洲的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旅客入境也早就不用隔離,經濟活力重現。

香港作為開放型國際城市,保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聯繫。特區政府即將推出「紅黃碼」,同時放寬入境檢疫日數。香港準備今年11月舉行兩場國際盛事,包括國際金融投資峰會及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必須加快推進開放對外免檢疫通關,理順人流物流,重新展現經濟活力。

香港若能盡快跟國際社會恢復正常通關,相信經濟會快速恢復,鞏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好發揮作為國際金融、經貿中心的作用,服務國家發展所需。現時海外入境香港人士,必須持有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回來香港後要進行七天酒店隔離,每天快測,之後還要進行核酸檢測,異常繁瑣擾民,時間成本高。其實,本地感染個案現在也可以居家隔離,為何入境核酸檢測陰性卻仍要隔離?如果不加快改變,無法吸引遊客,將無助刺激旅遊、航空業復甦。故此特區政府應早日把入境酒店隔離措施改為居家隔離,並減少入境核酸檢測次數。

縮短海外入境酒店檢疫隔離時間,甚至允許居家隔離,並不等於抗疫「躺平」,政府仍要做好管控工作,例如做好旅客入境登記工作、核酸檢測、居家隔離追蹤等。雖然內地與海外實行兩套完全不同的防疫策略,但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說,兩方面都要做,而且互不排斥。

香港與內地、國際兩方面恢復正常通關,是港人的殷切盼望,亦是重振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政府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敢於擔當善做善成,在抗疫措施上「先行先試」,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不負市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