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絲
每天到公園運動,總看到一個瘦小的老頭站在草坪旁邊的樹蔭下,手拿一根棍子,低着頭不斷移動,像是在地面上寫字。炎熱的午後,空氣彷彿已經凝滯,偶有一絲風拂過,觸到身上也是滾燙的。老頭卻渾然不覺,始終心無旁騖地專注於自己手上的事。
我有一天特地繞近去看他究竟在寫什麼,走近才發現,老人是在撿拾遊人丟棄在地上的煙頭和垃圾紙屑。所謂的棍子,其實是一支自製的竹夾,老人看到哪裏有煙頭紙屑,無需彎腰,就可夾放到垃圾袋裏。撿完一片區域,老人又換到另一邊繼續工作。
偶爾有遊客丟棄的礦泉水瓶、飲料罐,老人也一併撿拾到自己的垃圾袋裏,積攢了一定數量,就拎到公園的垃圾桶前,把煙頭紙屑倒入垃圾桶,塑料瓶和飲料罐則整齊地碼放在一旁,等拾荒人來收取,自己並不帶走。
老人的舉動讓我很好奇,他為何要替公園清理垃圾?另外,塑料瓶和飲料罐是可以賣錢的,他既然撿了起來,為什麼又不帶走,反而收攏到一塊方便他人?我找了個機會和老人搭訕起來,他的回答十分簡單,反正他每天也要活動身體,又想在這個過程中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就選擇了撿煙頭,順帶把遊客丟棄在公園草坪上的垃圾一併清理乾淨,覺得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對一些缺乏素質的遊客也是一種無聲的勸導和教育。而且他有退休金,夠用了,撿到的塑料瓶和飲料罐,就留給更需要的人。
面對我的誇讚,老人幽幽嘆息了一聲,說也撿不了多少年了!但隨即又樂觀地補了一句,可能再過幾年,亂丟煙頭垃圾的人也比現在少了。老人說的話、做的事,都極為樸素實在,讓我肅然起敬之餘,也想起了《老人與海》裏的一段話:「所有物質的東西,包括人在內,都是注定要毀滅的,只有人的行動,和對行動的記憶才是永存的。」
現代生活方式以及人們擁有的能力,可以輕易地令生物圈降級,造成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個人的力量有時很難阻止這樣的進程。但就像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聖地亞哥,所做的事情雖然沒能改變最後的結果,卻彰顯了一個人不可磨滅的進取心,及不輕易言棄的精神。每個時代、每個不同的環境,其實都有「聖地亞哥」,他們身份卑微,毫不起眼,在一些世俗之人眼裏,這樣的角色或許看起來很奇怪,甚至是「自虐」的,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為和經歷詮釋着人性的龐大主題,激勵他人一同去付諸努力,影響更多的人。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Bob Dylan)曾諷刺現代人很少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只做比較方便的事,然後後悔。但值得慶幸的是,也還是有人用腳踏實地的方式,教會人們謙卑和敬畏,永葆對理性生活的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