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削減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後,歐洲正尋求替代來源,並將視線對準亞洲,然而日本和韓國亦正提前增購天然氣,以儲備冬季用量,結果引發歐亞之間搶購天然氣,市場人士憂慮將進一步推升氣價,對部分依賴進口天然氣的亞洲發展中國家造成損害。
歐洲目前面對的天然氣價格高於去年4倍,對民眾和電力企業均帶來沉重負擔,歐洲多國正從美國等其他來源增購天然氣以填補缺口。美國今年頭4個月出口到歐洲的液化天然氣,便佔美國整體出口量74%,遠高於去年的34%,而過去兩年亞洲均是美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市場。
有貿易商表示,日韓是全球第二及第三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兩國正增加購氣,以確保冬季有充足供應。亞洲一間天然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一場搶購天然氣的爭奪戰正提前上演,遲購入的買家將承受更高價格。
商家寧毀約賠款
「捨亞取歐」賺更多
天然氣貿易企業Trident全球交易主管康普森表示,日韓正大手買入天然氣,確保今年11月開始的數個月內的供應不會短缺,但歐洲正以更高價格搶購。由於需求不斷增加,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現已高於亞洲,部分貿易商為賺取更高利潤,寧願與亞洲買家毀約賠款,也要將天然氣轉供歐洲市場。分析指出,日韓仍能承受更高價格爭奪天然氣,但亞洲部分發展中國家卻因氣價飆升,而無法購得天然氣。
日本從俄進口約10%天然氣,主要來自俄方的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俄羅斯早前宣布成立新公司,接管該項目餘下一半股份。日本經濟產業相萩生田光一昨日透露,希望積極與佔該項目22.5%股份的三井物產及三菱商事商討,出資接管新公司,以確保天然氣供應穩定。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