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網罪科網絡安全組署理高級警司范業(右二)表示,今年首半年接獲3,954宗網購騙案,較去年同期升四成。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近年網購騙案數字
2022年上半年網購騙案支付方式

相關案件比去年同期升41% 中秋將至月餅水果騙案料成大熱門

受疫情影響,市民使用社交媒體和網上購物成為生活常態。今年上半年,香港整體科技罪案有10,613宗,網上購物騙案佔37%,比去年同期上升41%。騙徒往往假扮賣家在社交平台、討論區或二手買賣平台貼文或開設專頁出售熱門貨品,收款後即失去聯絡或封鎖買方賬戶。警方發現,逾六成網購騙案是經轉數快收款再轉賬至儲值支付工具流出境外,提醒市民不要貪小利出賣戶口,以免觸犯串謀詐騙和洗黑錢罪。同時,警方發現網購中秋節月餅水果的騙案開始出現,有可能成為「大熱」騙案,市民應小心網購陷阱。◆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警方總結分析今年上半年合共3,954宗網購騙案,發現絕大部分發生在社交平台及二手買賣平台,其中Facebook佔64.7%,Instagram 佔5.3%,Carousell佔18%,其他平台佔11%。

騙徒假扮售賣的物品仍然以時令貨品為主,例如演唱會飛、盆菜、抗疫物品等。近期,最高危的貨品轉移至主題公園或酒店套票,其次是海鮮、傢俬、遊戲機等。

低價團購設騙局 市民宜警惕

警方表示,近日發現有兩宗涉中秋應節食品的懷疑網購騙案,騙徒會以低價、團購或其他優惠設下騙局,估計將成為近期最常見的網購騙案,市民應提高警惕勿上當。

警方統計發現,騙徒在網購騙案中所採用的收取貨款途徑,有66.8%(2,865宗)透過「轉數快」系統收錢,14%個案(599宗)直接經儲值支付工具收取騙款。之前,大部分騙徒都使用外地身份證明文件登記本港的儲值支付工具,再連接至轉數快。當他們收取騙款後,就會轉賬至儲值支付工具,利用跨境轉賬功能轉賬到境外電子錢包,繼而在外地消費或套現。

為了堵截騙款轉移,香港各主要的儲值支付工具已經要求客戶使用香港身份證實名登記,方可連接至轉數快系統。惟警方發現,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招攬市民賣戶口或租出戶口收取騙款或清洗黑錢。

因此,市民在透過轉數快過數前應該時刻保持謹慎,更不要因金錢利誘而借出或出售把銀行戶口借予其他人使用。

警將推防網騙搜尋「視伏器」

為打擊科技罪案,警方與香港海關,Meta、Carousell以及各持份者共同攜手打擊網上購物騙案及售賣冒牌物品,保障香港消費者的權益。警方已優化向社交平台和買賣平台提供罪案情報的機制,以加快移除懷疑有問題賬號。

警方將於下月推出名為「視伏器」的防詐騙陷阱搜尋器,代替現有的「釣魚」電郵偵查器。該搜尋器的數據及資料,分別由市民舉報或相關網絡商公司提供,市民只要輸入懷疑的網站名稱、電話或身份證等資料,如發現曾有人用該些資料行騙,搜尋器會有警示,如該網曾涉及詐騙會指示「紅色」;有相同名稱用戶的舉報會顯示「橙色」,如電話涉及滋擾電話舉報則會顯示「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