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源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
面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等超預期因素衝擊,中國經濟攻堅克難,上半年同比增長2.5%,特別是二季度頂住下行壓力實現正增長,迎來企穩回升的積極態勢。來之不易的成績充分證明,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政策工具應對挑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和動力。
堅持以人為本,夯實經濟全面發展之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面對疫情延宕反覆,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就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全力降低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一萬美元,徹底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致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反觀個別國家沉迷金錢政治和「民主人權」遊戲,在疫情中「救市不救人」,任憑資本野蠻生長、貧富差距肆意擴大,完全是本末倒置,與發展本意背道而馳。
堅持創新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積聚高質量發展之力。「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新產業新動能茁壯成長。今年上半年全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2%,清潔能源發電增長12.8%,多線協同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台階。未來中國將繼續促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與競爭力,助力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而任何惡意鉗制中國科技創新、打壓中國產業發展、阻撓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努力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最終只會反噬自身!
堅持對外開放,照亮合作共贏之路。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個別國家搞「小院高牆」、利己主義,全球化遭遇逆流,經濟復甦舉步維艱。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互利共贏。上半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大漲17.4%,國際投資者紛紛投下「信心票」。中國還出台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舉措,舉辦第二屆消博會,籌備第五屆進博會,持續與世界共享開放紅利、共創美好生活。事實證明,保護主義保護不了自己,各國只有團結協作,努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掌握主動,贏得發展繁榮。
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風大浪彰顯大智大勇。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既為促進經濟發展引入源源活水,也為抵禦內外風險挑戰挺起錚錚脊樑。世界經濟復甦需要中國,國際投資目光聚焦中國。一些負面影響只是暫時的、局部的,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正如很多國際人士所言,中國正書寫「全新發展故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重要動能。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習近平主席指出,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浴火重生的香港亟需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更好發揮連接內地和世界的橋樑與窗口作用,助力國家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並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新騰飛,也為廣大國際持份者創造新機遇。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中國經濟的巨輪沿着正確航向破浪前行,必將開闢更加壯闊的征程,迎來更加光明的天地。中方也願與各方攜手同行,共創發展前景、共享增長機遇,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