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達智
離五十知天命還有整整兩年,K君毅然辭退慈山寺管理階層,準備8月中飛往加拿大入研究院唸冷門學科。
四十不惑之前,告別港大畢業後服務多年的國泰航空,前往非洲南邊內陸小國Malawi(坦桑尼亞與莫桑比克之間),服務於佛教孤兒院任義工,滿任後循陸路朝北往北非,轉飛回港。走過如此脈絡路線,不枉前半生。
父母在港,日後還會回來的;好好歹歹都要跟朋友逐一道別,回憶那年前往非洲之前,K君在火炭工業大廈搞了一個演唱會模式的告別大食會。
6月開始約他,人緣好,方便大家的日子幾乎爆滿,排完7月,8月開始離職放假,終於排在平日晚上約在筆者新界舍下;從離島到新界西北過去交通猶如天涯海角,一條東涌通屯門海底隧道建成,就是坐公車,亦需時30分鐘。
按照在下Recipe,家務姐姐家常小菜逐樣上桌。外邊難拒絕,平素家中不太飲酒,以茶代酒無阻暢談竟夜。事緣K君將要前往的加拿大東面,亦是我的少年中學、大學上課地域,細聊起來,從多倫多到京士頓,從首都渥太華到過去加國第一大都會滿地可(後因法語區魁北克搞分離獨立,大部分投資轉移至英語安大略省多倫多,造就大多巿成為加拿大第一大都會)。那麼多年過去,奇怪的是娓娓道來筆者一點都不陌生,中間不斷回去探望家人同學,那些年於此照料孫子的母親及照顧我們初到異域唸書、生活、前程的二姐早已仙遊;甥男甥女侄子們成家立業子女圍繞,那些年那些地方雖非香港式滄海桑田,變化仍然巨大,自己口中吐出:啊!依然熟絡,猶似昨天。
從自己唸高中的京士頓Kingston聊起那年大學一年級暑假,心思思想看看初來多倫多途經的安省北部Thunder Bay,那麼特別的稱號「雷霆灣」,帶上護照小量現金及不時之需的支票(那時信用卡仍未流行),告別在京士頓上課弟弟表弟好友悉尼及湯姆,走上公路開始以伸出右手拇指搭乘順風車,先北上滿地可,向南經首都渥太華,一直向西……不單止Thunder Bay,穿越中間幾個滿目麥田省份,到達Alberta愛爾伯達省探過舊時香港同窗,越過洛磯山,抵達太平洋東岸溫哥華,還在UBC大學底下沙灘脫下布鞋,踏入與大洋彼岸故鄉同為太平洋海水,以解思念。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有驚無險走了幾千里路,索性向南越過國境到美國……最後到達墨西哥,之後折返美國西岸至溫哥華,始買機票飛回多倫多,全程兩個月。
K君聽着行程細節,嘖嘖稱奇:「好一套公路電影!」
這點提醒了我,其一新書《再見!再見!再見!》仍然籌備中,稿子文字圖片多如沙數,卻不斷茫無頭緒,K君一席話,忽爾看到曙光;何必多?就說幾段旅程,精、準、簡約,予人進入公路電影的感覺。
感謝,K君提示。
Adieu一路安順啊,朋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