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每見四肢健全、身體精壯的年輕人,受到小小挫折便唉聲嘆氣,沒精打采意志消沉,就想起小朋友們無不喜歡的毛熊公仔了。
毛熊跟四肢健全身體精壯的年輕人有什麼關聯?只是想起毛熊的「母親」,跟沒精打采意志消沉的年輕人對比之下,令人有所感慨罷了。感慨那些年輕人為什麼不打醒精神,提起跟「毛熊母親」一樣的勇氣。
製作毛熊的「母親」沒有年輕人那麼四肢健全,身體也不精壯,她是十九世紀末出生於德國的瑪格麗特——一個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終生活在輪椅上的裁縫女工,因為熱愛小熊,每為人家裁縫好衣物之後,空出的時間,便為自己個人的喜好縫製絨布小熊自娛,直到1903年,熊公仔存到相當數量,知道有人喜歡,便全部拿到展覽會裏給人欣賞。
小兒麻痹的她手指並不靈活,揮動針線要比常人艱苦,可是她並不氣餒,多年以來依然樂此不疲,每個毛熊都一絲不茍用盡心血縫製出來,憑着細緻精巧的手工,可愛趣致的小熊形象,不止吸引小孩子,小朋友的家長也一樣喜歡,有個玩具商人大量收購她的毛熊以後,毛熊很快便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直到廿一世紀今天,毛熊還愈熱愈火。
另外,身體比瑪格麗特更不幸的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生下來便沒有四肢,奇在半截身體蠻精壯,精神看去也飽滿,而且竟然天生好動,可以在加州滑板沖浪、在哥倫比亞潛水玩球(沒手腳,撞球靠膊),家人不想他冒險,樂觀的他還是泰然自若,人家認為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偏挑戰自己做給人看。力克·胡哲的口頭禪是:「Why not?」(為什麼不)活得比許多四肢健全的正常人還開心。四肢健全、身體精壯的年輕人,受到小小挫折便唉聲嘆氣,試問能不慚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