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兆祥教授(右)在《一帶一路醫藥行》接受麥景榕訪問。作者供圖

陳復生

中醫講求整體觀,而經常提及的「望、聞、問、切」,也就是辨證論治,可以說是中醫師診症的靈魂。此外,中醫也講求「治未病」,究竟他們用什麼方法去防止疾病?

原來中醫在診斷每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把人分成一個基本的狀況。譬如說他們見面時寒暄握手,從握手中感覺到他個人的手有點涼,但當問及他臨床狀況卻沒有不舒服,中醫說的手涼情況,再結合問到的其它一些狀況,例如他不愛吃生冷食物、不太喜歡吹風,這些情況中醫會說血氣不足。在西醫的概念裏,這個人並未生病,但是若這情況持續日久,就容易導致很多疾病發生——較易患上感冒,中醫就認為這個人應該「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核心理念,倡議人們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防患未然。目前中醫藥已經在很多國家當中都有廣泛應用。世界衞生組織就有一個專門的醫學辦公室,推廣中醫藥在全球應用。現今除了華人看中醫,不少外國人也看中醫,關於國際醫學界對我們的中醫藥有什麼看法呢?《一帶一路醫藥行》電視特輯訪問了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及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教授,他說︰「中醫是中國的,但同時也是世界的。我有一個數字告訴你,全世界有183個國家現在有中醫藥的臨床使用。中醫當中我們說的4大範疇,一個是針刺、一個是灸法、一個是中藥的單方、一個是中藥的複方。中醫藥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2015年的時候,諾貝爾醫學獎便授給了中國在中藥的研究基礎上創製的青蒿素。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實際上是中醫藥在全球推廣的一個例子。

另外一個例子大家可能知道,全球很多臨床醫學的疾病治療實踐指南當中,針灸已經被用於很多疾病,用來推介治療臨床疾病一個基本手段。我相信隨着中醫藥的不斷發展,在全球的應用會愈來愈廣泛。」

中醫藥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漫長歷程,遇到了不少機遇和挑戰。今天,傳統中醫藥已不再只是被視為一種中國人的習俗。隨着現今世人對天然植物的重視和追求,尤其經歷「世紀疫情」後,傳統中醫藥又再次受到重視而且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