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自2018年「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發布「資管新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後,內地信託資產管理規模從2017年26.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的峰值,降到2020年的20.49萬億元,規模3年連續下降。「資管新規」發布後,信託行業原有業務受到劇烈衝擊,房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的規模壓降,以及打破「剛兌」、禁設資金池的要求,使得各信託公司都經歷了變革陣痛和業務調整,甚至不少信託公司發生了多個產品「爆雷」。

近年來,許多信託公司因合規問題吃了大量罰單,出現的問題可謂是五花八門,例如公司治理不健全、違規開展業務、信託計劃過程中不到位等問題。也正是因為出現合規問題,部分信託公司的產品「爆雷」,由於「資管新規」對通道業務進行了嚴格的監管與限制,還要求金融機構對每個資管產品的資金設計單獨的賬戶進行建賬與核算管理,帶有影子銀行性質的資金池也被要求整改,這些都給信託公司帶來了困難。

換個角度,這種困難也反映出信託行業以往為了便利,通過某些「灰色」手段以達成相應的目的,即為了減緩一種風險而不顧另一種風險的累積。好在新的風險尚未膨脹,雖然讓信託產業陷入了困難,但在規範性運作方面讓行業整體少了更多的風險。所以說,因合規性問題出現「爆雷」,將原因拋給「新規」是明顯的「狡辯」,就如同闖紅燈被交警攔下警示教育而導致上班遲到,把原因拋給交警而不反思自身一樣。

灰色地帶勢逐漸消失

如何開展合規業務?筆者認為,制定出的規則要求該怎樣開展合規業務,就應該如何開展合規業務。當然,很多情況都是「法不禁止即自由」,鑽空子、遊走灰色地帶是一種必然,但在未來,金融產業必然還有新一輪、更新一輪、源源不斷的嚴格監管要去進行,現在不被禁止的灰色地帶或將會逐漸被禁止、被封閉、被限制。

告別原來的野蠻成長

「長期來看,規范後的信託行業能夠告別原來的野蠻成長,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首要目標,充分發揮出優化實體經濟融資配置的重要作用,以信託促進實體產業、實體產業反哺信託產業的良性循環,信託產業必然會拾回原來的輝煌。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