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這之前,我不會聽也不會講普通話。直到一天有人問我:「學校有普通話課,能告訴我什麼是普通話嗎?」此時,我的腦袋「嗡」的一聲!我竟愚蠢地回答:「就是用來溝通的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回答多麼叫人無語。
因為我一直生活在香港,家人無一人會講普通話。一次母親對我說:「你上中學了,普通話要學好,不然將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雖然不是什麼正式的警告,但還是在我的心裏留了痕跡。我想,有那麼嚴重嗎?不會說普通話,找工作會有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我去問了教普通話的老師。老師耐心、細緻地講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她說:「九加二的粵港澳大灣區就在你面前,那裏是你未來馳騁的地方,普通話講不好,馳騁起來就有困難。」還講了如何學好普通話的方法,並且告訴我什麼是普通話。為此,我知道了︰「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漢民族共同語就是說,我們中國人都要講好自己的語言。
這些新知識使我的視野開闊了,於是下決心學講普通話。可是路哪裏會平順?耳朵開始搗亂,我根本聽不懂普通話,即使聽明白了,回答也是錯的。例如:「王導遊」,我一張嘴就變成了「忘倒油」;有人找「盧老師」,我卻叫來了「劉老師」;多麻煩,真是耽誤事。
我又跑去問老師:「怎樣提高耳朵的聽辨能力?」老師又給了我一個詳細的指引,就是每天堅持收聽電台的普通話廣播,因為廣播是沒有文字可參照的,可以使耳朵的能力集中,每天聽二三十分鐘。老師說:「你能堅持三個月,聽力一定有提高。」「好!我一定堅持聽,為了有一天在大灣區馳騁,我要加油。」
每天開始聽普通話新聞廣播,聽20分鐘後我問自己,聽見了什麼?初時答不出個所以然,半個月後我可以複述新聞內容了,心裏那份高興不能言表。一個月後,聽力進步了,而且說話字音也準確了,在課堂上老師表揚了我,我有點嗨了。繼續努力,順着這條路努力向前。
◆ 子研(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三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