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激進加息贏「反向貨幣戰爭」 連累各國通脹負債急升
美元匯價自去年底以來持續飆升,兌多種主要貨幣的升幅超過一成,形成美元獨強的局面。分析指出,全球央行為應對俄烏衝突及相關制裁措施引起的輸入性通脹,掀起「反向貨幣戰爭」,其中美國聯儲局憑着連番激進加息,成功贏出這場「美元升值戰」,但是同時美聯儲的連番激進加息不但令很多國家和企業的負債急升,也導致各國通脹更嚴重,為本已陷於危機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大不穩定性。
用來量度美元兌主要貨幣匯價表現的美元指數,自今年初以來累計已升超過10%,上周更升至約109的20年高位。這一波強美元是全面性的,不單是主要貨幣兌美元匯價大跌,例如歐元兌美元今年以來跌超過11%,上周更20年來首度跌穿1兌1水平,日圓匯價上周亦跌至1美元兌139日圓的24年新低;就連很多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跌幅都超過一成,例如阿根廷披索跌了近兩成,土耳其里拉更跌近25%。
逾半升幅由聯儲局所致
分析指出,當前美元強勢與聯儲局激進加息脫不了關係。美國銀行的估算就顯示,美元匯價今年以來的升幅,超過一半是聯儲局激進政策所導致。
自今年初以來,受俄烏衝突及疫後經濟活動重啟影響,全球各地都面臨不同程度的通脹問題,各國央行為了控制物價升幅紛紛加息。英國《金融時報》統計顯示,在今年4月至6月間,全球總共有55家中央銀行曾經加息,當中62次的加幅都有半厘或以上,7月至今亦已經有17次半厘或以上加息。但在這輪2000年以來最大的「加息潮」中,聯儲局加得「最快最狠」,令美國息口水平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自然導致資金流向美國,令美元匯價飆升。
《華爾街日報》日前一篇專欄文章便指出,美國目前正在這場「反向貨幣戰爭」中獲勝: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成功讓美元大幅貶值一樣,如今美國也正成功讓美元大幅升值,藉此減輕進口商品價格飆升導致的通脹壓力。
引爆債務國經濟危機
不過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卻要為美國的強美元政策埋單。《紐約時報》指出,很多美國以外的企業和國家政府都會以美元發債,美元匯價高企直接導致這些企業或國家的債息開支急增,發行新債的成本也勢必大增,對於那些美元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較高的國家而言,將會直接引發經濟危機,近日陷入破產和政治動盪的斯里蘭卡就是一例。
月尾勢加息 升勢未見頂
此外,由於石油等主要商品大多數都是以美元定價,美元強勢也意味着其他國家進口這些商品時,除了要面對商品價格本身升幅,也要承受匯率差異產生的額外負擔。換言之,當美國利用讓美元升值來減輕輸入性通脹時,其他國家就要承受更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歐盟成員國及日本等能源進口國。
聯儲局在本月稍後將再次議息,市場預料局方屆時可能再次加息0.75厘甚至1厘,美元匯價肯定有可能進一步上升。分析普遍相信,在歐洲能源危機未見盡頭、日本不似會放棄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情況下,美元短期內仍未見頂,但這種個別貨幣獨強的局面持續得愈久,到進入調整期時引發的影響就會愈惡劣,無論如何都非全球經濟之福。◆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