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楓林到了深秋,葉子轉成紅色,比早春的花朵更美。 資料圖片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繪詩人乘車登山時所見的秋色。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繚繞的地方有幾戶人家。詩人停下車,只因為想慢慢欣賞傍晚的楓林景色。在夕陽的餘暉下,霜凍的楓葉掩映着一片火紅,比早春二月的花朵還要豔麗。

第一、二句寫詩人登山時所見遠景。「遠」、「上」、「斜」三字既寫出石徑的蜿蜒曲折,亦寫出山嶺的高聳、深遠,因為路是依着山而開闢的,由路見山,可見詩人用字的精煉。「寒山」二字,點出季節時令,與末句的「霜」字遙相呼應。沿着石徑望去,便見到位於山嶺的「人家」。第一句與第二句之間的連接,緊密而自然,順理而成文。一個「生」字,寫出白雲飄浮繚繞的動態,為山嶺增色不少。山林幽深,但這樣的環境,還住有人家,「人家」所在正是石徑所通之處。「有人家」便使人覺得山雖然因秋天來到而生出寒意,卻不是蕭瑟淒清,而是幽靜中帶有生氣。

第三、四句寫詩人停車後所見近景。詩人乘車沿着山路前進,不經不覺間已近傍晚。忽然,詩人眼前一亮,發現一片楓林在前面,於是停下車來仔細觀賞。黃昏時分,晚霞與楓林互相輝映,絢麗燦爛,面對如此美景,詩人自然捨不得離去。最後一句,詩人用了精闢的比喻,把楓葉之美寫得淋漓盡致。山野的樹林,除了四季常青的松、柏外,一般來說,到了深秋時節,樹葉就開始枯萎了。可是,這楓樹卻與眾不同,它的葉子到了深秋時,不僅沒有凋謝,而且全變成紅色,比早春二月的花朵還要美麗動人。

一般人寫秋天,多把秋色寫得淒涼蕭索,詩人卻獨具匠心,把秋天富有生命力的一面活現出來。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陳用博士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