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7月13日零時30分,天鏈二號03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鏈」中繼衛星最主要任務是為飛船、太空實驗室、太空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例如天地通話、太空授課、交會對接、出艙活動等。此次發射的天鏈二號03星將與此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中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這將大大提升中國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的能力。
今年6月發射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搭載3名航天員飛向太空,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在此期間,兩代天鏈衛星系統將全天候為太空站和地面站建起一條條信息「天路」,為航天員在軌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兩套全球中繼衛星系統的使用,將使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中繼衛星是主要服務於航天器的衛星,相當於天上的數據「中轉站」,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中國從2003年開始啟動中繼衛星的研製,於2008年發射首顆天鏈一號01星,並在2012年實現天鏈一號三星組網。天鏈一號的建成,令載人航天通信實現跨越發展。2003年,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任務中,只能利用極短的時間窗口與地面通信。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時,王亞平已可以進行長達50多分鐘的首次太空授課,太空中傳回的畫面、聲音十分清晰。
傳輸總速率大幅提升
天鏈一號組網成功,令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全球覆蓋能力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但中國中繼衛星研製之路並未停止。2019年3月,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拉開中國中繼衛星系統更新換代的序幕,進入兩代中繼衛星「聯手」應用階段。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與天鏈一號衛星相比,天鏈二號採用東方紅四號公用平台研製,載重更大、技術更強、性能更優。其中,星間鏈路天線更是突破大量難題,使對用戶目標服務數量增加1倍,傳輸總速率達到了Gbit/s量級,服務效能大幅提升。
據介紹,天鏈二號衛星發射在軌後,與天鏈一號衛星系統協同組網工作,主要用於為飛船、太空實驗室、太空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也能服務於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還能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2021年12月,天鏈二號02星成功發射。僅7個月後,太空又迎來了此次發射的天鏈二號03星。專家表示,這驗證了天鏈二號衛星的快速研製能力,為後續二代中繼多星快速在軌組網提供了支撐,中國天基測控與傳輸網絡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實現中低軌道全覆蓋
「如果說天鏈一號實現了中國數據中繼衛星『從無到有』,天鏈二號三星組網則實現了『從有到強』」。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表示,當前,隨着天鏈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組網應用,全天候、全球覆蓋的天基測控網絡已經建成,長時間不間斷、穩定可靠的天地通話已成為現實,天鏈中繼衛星架起了一條連通天地、暢通無阻的「天路」。隨着第二代中繼衛星系統三星組網,中國已形成第一代、第二代多星組網的架構,將為更多的中低軌航天器提供更強大的測控與數傳服務。三星組網後,中國同步軌道測控的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測控網絡多波束覆蓋將實現對軌道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星地一體化實現中低軌道的全覆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