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業樑 全國政協委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七一」重要講話,回顧了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的厚重歷史:「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記載着華夏先民在嶺南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近代史,記載着香港被迫割讓的屈辱,更記載着中華兒女救亡圖存的抗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波瀾壯闊的百年奮鬥史,記載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獨特而重要的貢獻。有史以來,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如今,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已成過去,經歷奮鬥,碩果漸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已進入了不可逆轉的階段。國家與香港走至今天,是經過無數先賢努力拚搏而得來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作為港人,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飲一啄皆需向歷史、向祖國感恩。歲月洗禮,春秋可鑒,「一國兩制」已在香港實踐了25年,經中央撥亂反正,制訂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香港現已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是對歷史的錚錚回顧,更是對現實和未來的鏗鏘寄望。他說:「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當今香港市民的幸福感與住房、置業問題直接掛鈎。同時,香港青年正面對「四業(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難題。上車困難、屈居劏房、租金昂貴、公屋難盼,房屋問題是覆蓋全港各階層、貫穿港人一生的大難題。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發表調查報告顯示,近兩成受訪港青表示會遷移到其他地區定居,而且大部分受訪港青期望,政府能切實解決住屋問題,可見住屋問題和青年與政府的互信程度以至香港的未來整體發展息息相關。

房屋是香港社會其中一項深層次問題。要使香港實現人心回歸,必須循房屋問題入手。若本屆特區政府能在房屋問題上作出實際成效,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往後特區政府要解決其他社會問題也將事半功倍。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的第一個工作重點,便放在了房屋問題上。他把房屋問題分長、中、短期區別對待,明確分工並設定時間表,致力提高管治水平及施政效率,態度積極進取,馬上作出「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行動方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對特區政府的要求。特區政府官員應該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無民,又如何領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尤其是排解民生憂難,習近平主席引用蘇東坡的「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意思是說,享用世間利益的人,就要承擔天下人的憂患;佔有世間樂事的人,就要與天下人共憂。這句話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新一屆特區政府問責班子應當務實有為,當務之急,就是從改善民生開始。

最後在此引用杜甫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與各位互勉,特區政府如能實現百姓的樸素願望,人心回歸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