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時,一位舞台劇老師曾教過我,想要融入一個文化,就要懂得說地道的粗口和笑話,這樣當地人才會覺得你是自己人,所以今天先來一個……笑話。

Johnny把圾垃拿到屋外,讓清潔員收集,想回屋時風卻把門關了。沒有鎖匙的他在門外不停按門鈴。可是太太在屋內戴了耳機,Johnny按了整整一分鐘,太太才發覺並開門。Johnny asked: "Amber, what take you so long?" Amber replied: "I'm not Heard."

這個笑話當然是從尊尼特普和安柏赫德的案件而來,除了真相令人關注,訴訟過程中魔盜王尊尼大展他的搞笑功夫,原本是一般的對答,也因為他的表情和聲線而讓人哭笑不得。如果你懂得在回應時,用上「Really」、「Absolutely」、「I swear to God」等回覆,還要誇張地說出來,就可以算是進入了美國人的文化,只要輕輕鬆鬆,說話大大聲,便能融入他們。當然,這也只是日常某些社交對談的習慣。

未見其人 先聞其名

近日的大賣電影,出現了一個辦公室用語,有位將軍對和有輝煌過去的主角在首次見面時,有這句評價︰「Your reputation precedes you」,意思是未見到你之前,已經聽聞你的過去。主角多謝這位將軍時,身旁的副官卻提醒主角,這話可不是讚譽。不是好的讚譽,又會是什麼?當然就是他不守規則的臭名。情況十分尷尬,也令觀眾笑了出來。

即使不能憑語氣和舉手投足就活得像個美國人,也總要避免陷入如剛才那主角的困境。不如回到輕鬆一面,看看美國的笑話主流模式。

再來個幼兒園級笑話︰為何雞爸爸和雞媽媽看到綠燈,還不帶小雞過馬路?答案是︰They are chicken。不知是否雞行路時老是把頭伸前縮後,所以美國人用雞來借代膽小鬼。另一例子,Why do cows wear bells around their necks. Because their horns don't work,horn是牛角,會發出聲音的樂器和汽車喇叭也是horn,明白了嗎?

因為一字可兩用或多用,從而帶出不同的意義,叫雙關語(Double Entendre)。能明白箇中興味的,當然是同鄉的自己人。

網上可找到一個笑話:Did you know the first French fries weren't actually cooked in France? They were cooked in grease (Greece). 字面直譯是︰你知不知法式炸薯條並不是來自法國?它們來自炸油,炸油(grease)和希臘(Greece)的讀音巧合地是一模一樣。

說到語帶雙關,怎能不提以一句到位(one-liner)的阿諾,阿諾在很年輕時拍過張裸照,在一個訪問節目的預告中,主持要求他不能避開問題不作回應,阿諾立刻覆︰No problem. I have nothing to hide。很有趣,因為nothing to hide可解作事無不可對人言,同時也指他的身體全無遮掩,連一塊布也沒有。

美國有種傳統的對話式笑話,叫knock knock jokes。形式是在門外有人敲門,應門人要求門外來者答中才可入屋。

另一種類近的是押韻。小妹妹明天要歌唱比賽,可是發不出高音。爸爸讓小妹妹喝祖傳的草藥,所謂苦口良藥,所以爸爸先警告︰「I hope it will heal you. Or, it will kill you.」再來個哈哈哈,當然是不會令人致死,但是難入口的味道,卻令人不想活下去。

●康源(專業英語導師)

隔星期四見報